黃麟/文 歐偉文/攝
航拍視覺的道家村,屋舍儼然,星羅棋布。 記不清去了幾次藤縣象棋鎮(zhèn)的道家村了,每次仿佛都是第一次去,處處新鮮。它像一位小家碧玉,懷瑾握瑜,洗盡鉛華之后,越看越美,??闯P隆?/p> 走進道家村,讓人感覺走進了歷史,走進了古圣先賢的智慧莊園。道家主張道法自然,無為無不為,樸素的辯證思想無處不在。道家村的一草一木,仿佛詮釋道家思想,天人合一,返璞歸真,與綠水青山共處,邀藍天白云做伴,把鄉(xiāng)愁托付給清風明月。 古樹參天,綠得耀眼,清得怡神。
大片蓮池,鮮活的綠,點綴著道家村民的生活。 道家村原名竇家寨,曾是古代重要驛站,為竇家司駐地。村莊位于北流河與思羅河交匯處,山環(huán)水繞,修竹成林。村里留存有司署衙門、觀音閣、敕封大王廟、粵東會館、護城河、古碼頭、福隆莊等諸多古建筑遺址。村后是聞名遐邇的石表山,山上的古寨門、古石墻、古石器等歷史文化遺跡,或可追溯到遠古時代,秦月漢云,唐磚宋瓦。這里一度人文薈萃,商賈云集。舟楫如梭,帆槳欸乃,漁歌晚唱。明清時期,粵東客商在此經(jīng)商者多達二三十家,店鋪林立,鹽糖百貨充盈其間;司衙學堂,茶館酒肆,手工作坊熱鬧非凡,一派繁榮盛平之象。時人賦詩云: 石表山上一枝蓮,蓮花蓮籽結江邊。 誰人葬得蓮花地,買盡廣西萬頃田。 一品山水吸引了一流名士,徜徉其間不思歸。唐代高僧鑒真大師,以及秦觀、解縉等歷史名人都曾在這兒留下了足跡。永樂二年(1404年),《永樂大典》的主編解縉升任內閣首輔,兩年之后,解縉遭誣“試閱卷不公”,被下放廣西擔任布政使參議。任職期間,解縉經(jīng)梧州到藤縣調研,在藤縣盤桓旬月,沿著風光旖旎的北流河一路吟詩作對,根本停不下來。對竇家寨的美景過目不忘: 竇家寨前朝雨晴,思羅江內水初生。 楊梅果熟春將暮,豆蔻開花鳩亂鳴。 丹山碧水,金灘翠竹,楊梅豆蔻,斑鳩叫春,一派鄉(xiāng)村田園風光,綠得逼眼,清得怡神。為了留住歷史,留住美,道家村對鑒真駐留竇家寨、解縉詩詠竇家寨、六君子煮茶論世、武魁楊堅等歷史細節(jié)進行挖掘濃縮,將其鐫刻在百米文化墻上,供游人瞻讀。人文道家,古風盎然,纖毫畢現(xiàn)。 思羅河泛舟,與青山綠水共處,邀藍天白云作伴。
道家村里留存有司署衙門、古碼頭、福隆莊等古建筑遺址。 美麗鄉(xiāng)村建設,讓古樸的村莊彈奏出時代新韻。春之杜鵑,夏之蓮花,秋之木棉,冬之格桑,四季火紅的鮮花象征著道家人火紅的日子。與時俱進的道家村人,用勤勞善良的雙手,把家鄉(xiāng)的名字擦亮。 鑒于道家村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藤縣首先投入80萬元,完成福隆莊“四知堂”內外墻和附屬設施的修葺,建立了廉政文化展覽室。接著投入800多萬元,完成村道硬化,整修古街石板路,對各種古建筑進行修繕,掛牌保護古樹名木,以統(tǒng)一色調、統(tǒng)一風格整飾下街沿線商鋪,民居外墻統(tǒng)一貼上仿古磚,興建沼氣池,普及清潔能源,推行村民改水改廁改圈,消除臟亂差,村景美化;安裝太陽能路燈,夜景亮化;興建文化小廣場,配備各種旅游設施,村風淳化。繼而斥巨資3165萬元,在山水道家的基礎上打造“古色農莊,蜜甜道家”。 有麝自然香。超前的發(fā)展意識和因地制宜的生態(tài)開發(fā)促進了旅游業(yè)的發(fā)展,近年來,道家村每年接待游客量保持在20多萬人次以上,同比連年增長。道家村相繼獲得“全國生態(tài)文化村”“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村”“廣西特色旅游名村”“廣西森林村莊”“五星級廣西鄉(xiāng)村旅游區(qū)”等稱號,蜚聲區(qū)內外。 道家村的蛻變,讓我們認識到,與其埋怨家鄉(xiāng)不夠美,不如用智慧汗水換來家鄉(xiāng)美。十多年前默默無聞的小山村,稍一梳妝打扮,便脫胎換骨,化繭成蝶,出落得光彩照人,聲名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