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記者 吳艷虹 實習生 孫思源 7月3日,在柳州市紅十字會志愿者的陪伴下,歷經(jīng)四個半小時,血細胞分離機提取出黃振宇適量的造血干細胞混懸液。這些造血干細胞被用于救助一名患有血液病的小男孩,而黃振宇也成為梧州市第9名非親緣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志愿者。
等待五年終于匹配成功 今年43歲的黃振宇是梧州市保安服務(wù)公司守押分公司的一名保安,他熱衷無償獻血服務(wù),從2002年起就成為一名獻血志愿者,至今一直保持著定期獻血的習慣。一次“無償獻血奉獻獎銀獎”、 兩次“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在黃振宇家中的桌面上,一張張獻血光榮證書,見證著這位“無償獻血達人”的愛心。 2014年8月6日,黃振宇在一次捐獻血小板的過程中,了解到造血干細胞捐贈的相關(guān)信息,他當場簽下同意書,成為一名中華骨髓庫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者。 2017年,梧州市紅十字會“三獻”工作負責人陸燕霞與黃振宇取得聯(lián)系,告知其需要到醫(yī)院采集血樣,進行初步高分辨分型檢測。“一般人對造血干細胞的捐獻了解不多,我當時還擔心他會有某些方面的顧慮,甚至連一些做思想工作的‘臺詞’都準備好了?!?陸燕霞回憶道,“但沒有想到,這些話根本沒有派上用場,他一口就答應了”。 今年5月,陸燕霞接到中華骨髓庫的通知,經(jīng)申請檢索配對,黃振宇的造血干細胞高分辨分型檢測與一名血液病小男孩患者配型成功,希望黃振宇做好配型的準備。這個消息,讓等待了近五年的黃振宇激動不已。非血緣關(guān)系的成功配對率非常低,患者和黃振宇都是幸運的。黃振宇的決定得到了家人、單位的支持,單位領(lǐng)導還特批他兩個星期的帶薪假期,讓他安心到柳州做好各種前期準備工作。 患血液病男孩重獲新生 黃振宇于6月28日抵達柳州,第二天就住進了柳州市工人醫(yī)院。他每天需要注射兩針動員劑,目的是把骨髓中造血干細胞的活躍分子動員到外周血。一般人在打了動員劑之后會感覺到疲憊,但有著多年健身習慣的黃振宇對此并沒有不適反應。 7月3日上午,在柳州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陪伴下,黃振宇躺在病床上,兩個手臂各插入一根導管,抽出的血液流過造血干細胞采集機器,經(jīng)細胞分離提取混懸液后,從另一側(cè)輸回到身體內(nèi)。這一躺就四個半小時,期間還不能移動,由于不能上廁所,黃振宇幾乎沒有喝水,兩個手都麻了。 然而,在黃振宇看來,最多的辛苦也是值得的。因為,他已獲悉,受捐造血干細胞的血液病小男孩恢復良好。 陸燕霞說,大多數(shù)人對捐獻造血干細胞存在誤解,認為捐獻過程很痛苦,過后還會對身體造成損傷。其實,捐獻造血干細胞是無損健康的,匹配成功后,整個捐獻過程需要大約七天時間,捐贈者無需支付任何費用。中華骨髓庫采取的是從外周血當中分離造血干細胞,捐獻含有造血干細胞的混懸液量一般不超過250毫升,大約占人體造血干細胞總量的1%,此外,造血干細胞是可以再生的。 據(jù)介紹,截至今年4月,中華骨髓庫的庫容量已達到265萬人,梧州已有2095名志愿者入庫。造血干細胞的配型成功概率是十幾萬分之一乃至百萬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