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桂林山水甲天下。但鮮有人知的是,早在萬年前,桂林這片山水秀美、氣候適宜、物產(chǎn)豐饒的土地,就已成為被史前古人選中的生命樂土,孕育了發(fā)達的文化。
現(xiàn)在,探尋遠古桂林先民的生產(chǎn)生活的遺蹤,成了這座城市的旅游新熱門。
游客們來到位于城區(qū)中的桂林甑皮巖遺址博物館,看到了許多新石器時代文物——用來煮食螺螄的陶器、碳化的芋頭殘塊和人類齲齒、大熊貓被當成食物吃掉后留下的骨骼……博物館館長陽引表示,專家普遍認為,這些文物證明了古代桂林一帶是人類最適宜居住的地方之一。
甑皮巖遺址是在1965年發(fā)現(xiàn)的,并進行了兩次發(fā)掘,出土石器、陶器、骨器等各類文物標本一萬余件。專家認定它是華南乃至東南亞地區(qū)新石器時代洞穴遺址的典型代表。
在第一次發(fā)掘的基礎上,1978年建立了這座社會科學類考古遺址專題博物館。如今它不僅是考古研究的重鎮(zhèn),也是國內(nèi)外游客在欣賞桂林山水之余,了解這片土地的悠久歷史的必訪之地。
陽引介紹,甑皮巖文化代表了距今1.2萬至7千年間古人類在亞熱帶和熱帶地區(qū)的一種最佳適應方式。
甑皮巖遺址出土的距今1.2萬年的原始陶釜,表明這里是中國最早陶器起源地之一。由此而發(fā)展起來的具有華南地區(qū)特點的夾砂繩紋陶工藝也已傳承了幾千年。
嗦一口螺,配兩口米粉,是桂林等廣西民眾最鐘愛的飲食方式之一。甑皮巖遺址中伴隨著陶器出土的大量螺螄殼表明,甑皮巖先民或已吃上了用陶器煮熟的螺肉。
遺址出土的碳化桂花種子,經(jīng)碳14檢測,距今已有一萬年歷史,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古老的桂花種子。陽引說,古人類可能已懂得用桂花來熏香。
一塊碳化的芋頭殘塊吸引了參觀者的目光?!斑@塊芋頭殘塊,結合遺址出土的骨器刃部殘留的大量淀粉以及人類齲齒化石,可以推測出甑皮巖人當時應該已經(jīng)掌握了芋頭種植技術,成為東亞大陸上最早掌握塊莖類植物栽培技術的人群之一?!标栆f,“大量食用這種淀粉含量高的食物,造成了他們的齲齒?!?/p>
“塊莖類農(nóng)業(yè)的種植探索,游居式的狩獵采集生活、對自然地理及資源的充分利用,這樣的文化,也是史前中國多元一體進程的文化源流之一,并承載了中國與東南亞地區(qū)史前文化交流發(fā)展的重要歷史信息?!标栆f。
如今的桂林市是一座多民族聚居城市,而甑皮巖遺址的考古發(fā)現(xiàn),昭示著早在七千年前,長江流域的文化就與嶺南文化有多樣交流,很早就存在一個從湘江到漓江的交流通道。博物館展出的帶有湖南高廟文化因素的陶器殘片,分外引人注目。
在附近的桂林鰲魚頭、父子巖等遺址中,也出土了一批從長江甚至黃河流域來的具有軍權、王權性質(zhì)的石鉞,具有禮儀性質(zhì)的袋足器陶鬶或者陶盉。這些文物是桂林融入多元一體中華文明進程的實物見證。
在博物館里能不時看到帶孩子來參觀的家長,以及大學生等游客。廣西師范大學學生李麗琦說:“墓葬、灰坑、陶器、桂花種等文物標本,講述著桂北地區(qū)的人類如何走向今天?!?/p>
2013年,甑皮巖遺址被國家文物局公布為全國150處大遺址之一,依托甑皮巖大遺址,建成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園內(nèi)建有甑皮巖遺址展示館、萬年智慧體驗館、少年考古樂園、時空隧道影院以及甑皮巖先民漁獵生活雕塑、智慧女神雕像廣場等景觀設施,成為青少年喜愛的研學基地。
“今年暑假期間,博物館共接待3萬余名游客,其中60%為青少年。”陽引說,這個集保護、科研、旅游、社會服務于一體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已成為桂林向世界展現(xiàn)中華民族“一萬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名片。(據(jù)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