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開展“政務服務進萬家”活動,活動以“移動政務窗口”的方式,將商事登記、社會事務、社會醫(yī)保和公積金等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受理窗口搬到活動現(xiàn)場,為群眾提供審批指導、政策解讀、即時咨詢、在線辦理等服務。
政務服務窗口是政府部門服務企業(yè)和群眾的重要窗口和平臺。在人們的固有印象中,政務服務窗口基本上是固定的,企業(yè)和群眾辦事,只能到政務大廳現(xiàn)場尋求解決。而“移動政務窗口”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xiàn)了政務服務與移動設備的有機結合,進一步提高政務服務的便捷性和效率。 一個小小的政務窗口,搬到群眾身邊,雖然距離政務大廳遠了,但是距離群眾卻近了,這樣的辦事距離對于群眾來說很適合。以前,是群眾找政府部門辦事,如今,是政府部門找群眾辦事。政務服務窗口的空間之變,帶來的是觀念之變,也是作風之變。政府部門主動將政務服務“去窗口化”,無疑消除了橫隔在群眾心中的那堵無形的“墻”,是一種多贏的創(chuàng)新舉措。 由此,筆者想到了另一則新聞報道:今年9月初,一對新人到內蒙古自治區(qū)寧城縣婚姻登記處辦理結婚證時,卻遭到了拒絕,工作人員說臨近下班,直接鎖門離開,引發(fā)公眾關注。作為公共服務機構,婚姻登記窗口理應把人民群眾利益放到首位,用優(yōu)質服務見證美好婚姻,涉事工作人員臨近下班就一走了之,不僅是作風懈怠的表現(xiàn),更是為民服務意識的“早退”,完全背離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實踐證明,姿態(tài)決定結果。服務群眾就要有服務群眾的樣子。把政務服務窗口搬到群眾身邊,在工作中與群眾打成一片,不擺架子不擺譜,這才是為民辦事的應有姿態(tài)。放低姿態(tài),意味著沉下心來、俯下身去,認真傾聽群眾反映急難愁盼問題,求真務實地解決人民群眾的各類政務服務事項,做好人民群眾的“服務員”。反之,高高在上,拒群眾于千里之外,或者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對群眾的訴求視而不見,置之不理,如此,不僅體察不到真情,挫傷群眾的信任,導致群眾“心門”緊鎖,還會疏遠黨群關系。 政務服務窗口是連接政府與群眾的紐帶,一舉一動都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也承載著人民群眾的期待,政府的辦事態(tài)度、服務能力、服務效率如何,辦事群眾一目了然。政務服務“下基層”,打通聯(lián)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就應當把姿態(tài)放低一些,再低一些,做到哪里有需要,政務服務就延伸到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