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長洲區(qū)開設“群眾有話說平臺”,作為一條基層治理新路徑,創(chuàng)設該平臺能夠真實聽到群眾的樸實聲音、看到群眾的具體困難、知曉群眾的真實訴求,持續(xù)提高群眾的滿意度、安全感、幸福感。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人民群眾高不高興、需不需要、滿不滿意是衡量工作成效的標準。但是基層治理中,群眾“被滿意”的事情時有發(fā)生。某地對老舊小區(qū)進行環(huán)境整治工作,街道兩側(cè)改造為景觀墻,負責該項工作的基層干部熱情很高,忙里忙外,原本“灰頭土臉”的街道面貌煥然一新,但是,意想不到的是,事情辦完了,群眾卻并不買賬?;鶎痈刹啃睦锔械轿赫嫘膶嵰鉃槿罕娭?,事沒少干,為什么群眾還是不滿意、不領情?殊不知,群眾也感到委屈——老舊小區(qū)里存在的設施設備落后、功能配套不全等問題多次反映,依然懸而未決,景觀墻雖然美觀,但是群眾犯愁的事情都還沒解決,景觀墻這么好看又有什么用? 一邊是基層干部主動做以為群眾滿意的“好事”,另一邊卻是群眾訴求無法得到滿足,這是典型的“供需錯位”——你想給的,未必是別人想要的。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無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沒有深入群眾,不知道群眾想要什么,主觀臆斷想當然地辦“好事”,沒有顧及群眾實際需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分散了精力,這種缺乏針對性、沒有切中群眾需求的“好事”,又怎能辦到“點子上”?基層干部以“自我感覺”代替“群眾感受”,其結(jié)果必然是隔靴搔癢,很難受到群眾待見。 二是心里清楚群眾想要什么,但是不愿意接“燙手山芋”?;鶎庸ぷ髑ь^萬緒,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基層干部雖然身處基層一線,看起來忙忙碌碌、勤勤懇懇,但是漠視群眾關切,甚至將基層治理過程中存在的痛點難點問題視為“燙手山芋”,對群眾訴求視而不見,每天混混沌沌,就是不解決實際問題,群眾的期盼只能停留于期盼。 三是政績觀出了偏差,處理“潛績”與“顯績”失衡?;鶎又卫碇械耐袋c難點問題,處理起來時間長,任務重,不可能立竿見影、馬上見效,是不折不扣的“潛績”;而改造景觀墻等“好事”,時間短、見效快、容易顯山露水,這就導致了部分基層干部為了“面子”好看而片面追求顯績。然而,這樣的“好事”,表面上風風光光,但是較之于群眾最迫切的訴求,顯然是“中看不中用”。 基層治理不易,但是千難萬難,問需問計問情于民就不難。對于基層領導干部來說,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不妨以長洲區(qū)“群眾有話說平臺”這一基層治理新路徑為樣本,多一些平民視角與百姓情懷,傾聽群眾樸實聲音,知曉群眾真實訴求,把群眾急難愁盼當成大事要事來抓,把好事辦到“點子上”,辦到群眾的心坎上,又何愁得不到群眾的交口稱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