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梧州市中山紀念堂,你會看到,大廳的兩邊墻壁鑲嵌著用魏體書寫的碑文,碑文記述了民國十四年、民國十六年北伐戰(zhàn)爭取得的戰(zhàn)績和龍?zhí)稇?zhàn)役史略。兩塊碑文的文字簡潔流暢,書寫工整,魏風猶存,作者的文字和書法功力可見一斑。這兩塊北伐碑文的撰寫者,就是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廣西民革創(chuàng)始人之一陳良佐先生。
陳良佐,很多老一輩的梧州人熟悉他的名字。陳良佐早年在廣西講武堂、保定陸軍速成學堂、陸軍大學學習。1911年,他參加辛亥革命,在武昌、漢口與清軍浴血奮戰(zhàn),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專制統(tǒng)治作出了貢獻。他還見證了孫中山先生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的偉大歷史時刻。
1939年《中央日報》刊登陳良佐任安徽省代理主席的消息。 (梧州市中華文化促進會供圖)
1917年,陳良佐響應孫中山先生的號召,率部參加護國戰(zhàn)爭,與北洋軍閥在湖南堅持斗爭達三年之久。1926年,他參加北伐,征戰(zhàn)湖北、江西、安徽等地,為消滅北洋軍閥作出了重大貢獻。他歷任北伐軍旅長、師長、第七軍參謀處長,總參謀部少將局長,中將參謀長等職,后來轉(zhuǎn)入政界,先后擔任靖西武鳴縣長,梧州、潯州、桂林區(qū)民團指揮官兼任行政監(jiān)督。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陳良佐不畏艱難險阻,毅然奔赴安徽前線,出任安徽省政府委員、民政廳廳長,后又兼任代省長。他不顧反動派的非議與攻擊,讓大量中共地下黨員和進步人士擔任要職,并邀請新四軍參謀長張云逸、戰(zhàn)地工作團團長朱克靖來給安徽省政治軍事干部訓練班學員講課,還熱情接待了來訪的美國進步作家史沫特萊,推動了安徽省抗日民主力量的發(fā)展、壯大和鞏固,發(fā)展了大別山敵后抗日根據(jù)地。1944年,在日軍已侵占廣西大部分土地的危急之時,陳良佐臨危受命,出任廣西省代省長、民政廳廳長,組織省政府及時撤退至百色,迅速恢復軍政秩序。在任期間,陳良佐積極籌款建設西江學院,撥專款援助疏散到昭平的進步人士,并爭取讓《廣西日報》昭平版順利開辦,為抗日民主力量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
1949年10月,陳良佐應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廣州市市長葉劍英之邀,回廣州參加工作,后隨張云逸回廣西工作,積極投身于廣西重建工作中。陳良佐先后擔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土地改革委員會委員、中南軍政委員參事,廣西省人民委員會參事、廣西省林業(yè)廳廳長,政協(xié)廣西省常委等職。陳良佐對工作認真負責,保持滿腔熱情,一心想著在有生之年為黨和國家多做工作,為廣西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他生活樸素,嚴于律己,待人誠懇、謙虛,毫無官僚習氣,深得同志們的愛戴和尊重。
陳良佐是廣西民革的老前輩,民革廣西省分部籌備委員會在南寧成立時,他就擔任籌備委員,后又當選民革中央團結(jié)委員會委員,民革廣西省第一屆、第二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民革廣西省委會社會聯(lián)系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他熱愛民革組織,在成立民革桂林市委員會時,因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辦公地點,陳良佐就把自己在桂林的一所房屋慷慨捐贈給民革桂林市委員會作為辦公場所。他關(guān)心祖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經(jīng)常寄信給港澳地區(qū)、海外的原國民黨軍政人員,向他們介紹祖國建設新貌,敦促他們以國家利益為重。陳良佐在七十歲時,仍勤奮工作,積極撰寫文史資料,寫下大量回憶文章,記述他親身經(jīng)歷的,對近代中國有著深遠影響的要事、大事,為歷史研究留下了許多寶貴、生動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