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
(《西江都市報》常務副總編輯)
我是一名“70后”記者,一個從業(yè)將近二十年的新聞工作者,與一張報齡二十年的報紙之間有一同成長的故事。
《西江都市報》創(chuàng)刊于2000年,而我則是2002年畢業(yè)后進入梧州日報社工作。從成為一名記者開始,我便和《西江都市報》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這份報紙承載著我職業(yè)生涯親歷、親見、親聞的故事,傾灑了我新聞歲月的歡樂與淚水,詮釋了我對新聞工作者崗位的責任與擔當。
為了搭建編記人員與讀者之間相互交流的平臺,梧州日報社每年都會舉辦“讀者面對面”活動。(資料圖片)
回首職業(yè)生涯,感慨良多,有一件事最讓我觸動。
2018年11月,一篇由記者陳雨燕采寫的《失散十四年母子終重逢》報道,勾起了我的回憶。報道講述了梧州與封開兩地警方的努力下,梧州市民唐清(化名)終于找回自己失散十四年的小兒子威威(化名)的故事。
唐清,不就是2004年的夏天,我曾采訪過的那位母親嗎?我初見她時,她臉上掛滿淚水正坐在南中市場門口的臺階上。她那四顧茫然,懊惱又悲傷的神情,至今仍深深刻在我的腦海。
為了采寫好這條新聞,威威走丟后的幾天里,我陪著唐清到各個攤位前詢問、到菜市樓上的酒樓尋人……我記錄下唐清與兒子威威失散,經(jīng)過數(shù)天艱難尋找不果,心情從失望到絕望的過程,并采寫了一系列報道。然而,這一系列報道最后不得不以沒有進一步后續(xù)而告終。這也成了我記者生涯中的一個遺憾。不曾想,十四年后,在我已經(jīng)成為西江都市報常務副總編輯多年之時,我能有幸見證新生代記者把這件未完待續(xù)的事情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人們都驚呼這是一個奇跡,而奇跡的一頭一尾都由我們的記者見證并記錄,與其說是一種巧合,不如說是一種“注定”。正是由于我們的報紙對民生新聞從一而終的關(guān)注,才使得這條新聞沒有、也不可能被遺漏?!段鹘际袌蟆酚眠@種跨越十四年的特殊方式,完成了新舊記者工作的傳承與接力??少F的是,在這些“新鮮血液”身上,依然有新聞工作者的那份責任與擔當。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種職業(yè)的獲得感與滿足感。
近二十年來,我一直深耕在采編一線。我把這看作是一種“長情”,皆因我對這份職業(yè)愛得深沉。
梧州零距離客戶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