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記者 蒙敏瑩 通訊員 莫斯娜
群山連綿,山路蜿蜒,7月11日上午,萬秀區(qū)夏郢鎮(zhèn)衛(wèi)計站派駐到富教村的駐村工作隊員潘錦蘭與鎮(zhèn)里的工作人員一起,驅車趕往富教村步沖組。步沖組的羅石配一看到潘錦蘭等人,就高興地把大家拉進家里。 剛坐下,羅石配便向大家道謝:“謝謝潘大姐,謝謝大家,要不是你們幫忙,我還不知道自己該干些什么農活增加收入。” 羅石配和90多歲高齡的母親盧鳳興一起居住,家庭經濟收入主要來源于羅石配出售所采收的松脂,但是,這一項收入所得不多。長期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等疾病的羅石配,因病情加重,既無法外出務工,也干不了重農活,母子兩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因此,羅石配家庭是富教村在2017年精準識別動態(tài)調整后新增的貧困戶。 為了幫助羅石配增加收入,潘錦蘭和富教村的另一名駐村工作隊員曾濤多次入戶了解情況。2018年,潘錦蘭和曾濤等人商量后,建議羅石配先做一些較為輕松的農活,例如養(yǎng)殖雞只。2018年4月,曾濤的后盾單位萬秀區(qū)人民法院給羅石配送去了150羽雞苗。到了2018年年底,羅石配飼養(yǎng)的雞只出欄,駐村工作隊員和萬秀區(qū)人民法院又幫其打通銷路。這一批肉雞賣出后,羅石配獲得了約7000元的收入,當年年底就實現了脫貧。 為了鞏固羅石配一家的脫貧成效,今年7月初,萬秀區(qū)人民法院繼續(xù)給羅石配送去100羽雞苗。除了養(yǎng)殖雞只,羅石配也有了自己的“致富計劃”,“家里還有兩畝去年種下的砂糖橘,先用養(yǎng)雞的部分收益投入到砂糖橘的管理中,等再過兩年砂糖橘有了經濟效益,家里便又可多一項收入了。” 看著羅石配臉上的自信與笑意,潘錦蘭也為他感到高興。“你們家門前的空地目前還是塊黃泥土地,等天氣好一點,我們再想辦法幫你把這里硬化一下,這樣你和你母親出門的時候就方便些?!迸隋\蘭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