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梧州歷史的人都知道,梧州桂北路,明代是水軍基地,清初是水師營盤,清末時,名為水師營街。
看到這里,你們也許會覺得奇怪,食俠難道今天要說歷史了嗎? 恭喜你,猜對了!食俠今天要帶大家了解一家披著“歷史外衣”的飲食店——“水師營”。 “水師營”是梧州一家老字號餐廳。 
(紫蘇燜河魚仔)
老板娘阿淇說:“上個世紀(jì)80年代,我母親在蒼梧梨埠鎮(zhèn)開了一間飲食店。有了一些飲食方面的經(jīng)驗,1995年,她便在梧州市區(qū)龍母廟附近的桂北路一帶接手了一家飲食店。因為這里曾是水師營盤,這家餐廳從上一手到現(xiàn)在,都一直叫‘水師營’。后來入室經(jīng)營了,母親年紀(jì)也大了,我怕她太辛苦,就從外地回來接手,把店一直開到了現(xiàn)在。在這期間,飲食店經(jīng)歷過在棚子下風(fēng)吹雨淋,也經(jīng)歷過發(fā)洪水要‘搬家’,卻始終堅持下來了?!?nbsp; 
(老板娘阿淇)
食俠認(rèn)為,存在即是價值。二十多年來,“水師營”的菜品幾乎不變,且都是尋常普通的菜式,但總是可以讓食客千里迢迢跑到河?xùn)|來吃。二十多年來,它見證了很多食客的青春歲月。那么,它到底憑什么“存在”了二十多年,仍讓食客念念不忘呢?或許可以從這次試吃團(tuán)成員的點評看出點東西。 枸杞雞雜湯 
吃貨“小骨妹妹”:我每次去“水師營”必點枸杞雞雜湯,雖然食材平平無奇,但湯水鮮香夠味,又清熱又好喝。
沙姜豬手 
吃貨“若愚”:感覺這是試吃以來最普通的一次,哈哈,家常菜的味道。沙姜豬手還是這里的味道比較正宗,聞著沙姜淡淡的清香特別有食欲,豬手特別有勁道。
吃貨“荔枝”:豬手薄厚恰到好處,入口爽滑彈牙,沙姜味適中,但炸芋絲太硬了。 吃貨“小骨妹妹”:沙姜豬手以前沒點過,這次試吃覺得味道不錯,沙姜很香,豬手新鮮,拌在一起吃,唇齒留香,但就是感覺配菜之一的芋頭絲太硬了。另外,記憶中“水師營”的河鮮類菜品比較好吃,這次主要試吃排骨、紙包雞這些菜,感覺沒有突出店鋪的特色。 老板娘:店鋪能經(jīng)營這么多年,一方面我們依靠的是食材新鮮,另一方面依靠的是熟客幫襯,薄利多銷。說白了,我們的招牌菜都是熟客們自己去認(rèn)定的。 秘制紙包雞

吃貨“荔枝”:以前來“水師營”都不知道有紙包雞這道菜,這次試吃被驚艷到了,我吃得出這是只靚雞,雞皮爽脆,雞味濃郁,不錯。 吃貨“阿平哥”:紙包雞一上桌即香氣四溢,看起來色澤金黃,吃起來甘香滑甜,此乃上乘之作。作為梧州頭牌菜式、中華一絕,老板娘最后才端出此菜,絕對是殺手锏了。唯一的瑕疵是雞皮有些細(xì)毛沒拔干凈,就當(dāng)是附贈品吧,不苛求了。 老板娘:我們會根據(jù)食客的反映認(rèn)真調(diào)整和改良菜式。紙包雞是需要預(yù)定的,所以可能有些食客不知道。 黃豆?fàn)F大腸 
吃貨“荔枝”:這道菜一如既往的好吃,特別值得稱贊,而且油放得比以前少了,以前吃完菜就會看到碟子底部有厚厚一層油。
吃貨“聰聰”:以前踢完足球,我們都很喜歡來這里吃宵夜的,要么油爆大腸炒田雞,要么苦瓜豆豉鯪魚仔,一直都是這些尋常味道。大腸還是原來的口感,軟中帶脆,黃豆軟硬適中,而且很入味,不愧是每次來必點的一道菜。 老板娘::為了保留黃豆的原味和口感,我們特意不油炸、不煸炒,讓它直接與大腸一起燜煮,這樣會更加入味,這道菜是不錯的下酒菜。 秘制紙包骨 
吃貨“海棠”:排骨一點都不柴,肉質(zhì)嫩滑,腌制得非常入味,排骨包裹有濃香的蜜汁,這道菜我給一百分!
吃貨“聰聰”:這道菜一入口,舌尖就馬上被濃濃的蜂蜜味包裹,竟吃出了類似燒烤排骨的味道,作為一道紙包骨,口味還是偏甜了,但是我卻越吃越想吃,建議喜歡甜味的食客點這道菜。 紫蘇燜鴨 
吃貨“海棠”:鴨肉很緊實,而且沒有多余的脂肪,搭配的醬汁咸甜適中,吃的時候會想多蘸一點,上面有花生和紫蘇,如果紫蘇多一點會更加突出香味。
老板娘:我們店的菜品味道不算突出,算是不過不失,但我們會盡力做好每一道菜。 地址:萬秀區(qū)桂林路6號(河?xùn)|龍母太廟景區(qū)門口) 總策劃:劉CEO 推廣:吳掌柜 文字:食俠 圖片:美食江湖試吃團(tuán)員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