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坤文/攝
瑞金,名字里有一個“金”字,可是,我們在這座小城里,感受得最強烈的,卻是一個“紅”字。 當我們搜索在課本上熟知的那個地名——沙洲壩時,跳出來的景區(qū)名稱是紅井景區(qū)!啊,紅井!在沒有找到你之前,你在我心里的名字,很長,叫做“毛主席給鄉(xiāng)親們挖的井”,現(xiàn)在,你近在眼前,原來,你的名字叫紅井,與那一段不平凡的歲月、與這里的紅色氛圍是如此的契合。 被稱為“紅色故都”的瑞金,其景區(qū)大都與那一段崢嶸歲月息息相關(guān),因此,它們有一個總的名稱——“共和國搖籃景區(qū)”,包含了葉坪、紅井、二蘇大、中華蘇維埃紀念園等多個游覽區(qū)。出于對紅井的一份深厚感情,我們到達瑞金后,直奔瑞金城西,進入紅井游覽區(qū)。 “瑞金城外有個小村子叫沙洲壩”,我們到達課文中出現(xiàn)的那個地方——紅井景區(qū)。由景區(qū)游覽圖指引,我們一路直往紅井方向走去。路上經(jīng)過很多的房屋、很多的院落,均無暇細看。穿過兩大塊荷田,荷葉碧綠如洗,荷花開得正盛,也不能吸引我們駐足。直到遠遠地,看見一圈紅色柵欄,走近了,果然,紅色柵欄圍繞的,就是紅井。從柵欄開口處進去,一個青磚地水泥抹面井沿、貌似普通的水井就在里面,而水井邊上的那塊石碑,注定了這不是一口普通的水井,“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正是石碑上刻著的兩行字,落款“沙洲壩人民敬立”,也在課文配圖中看到過。
紅井
紅井旁,豎立著毛主席帶領(lǐng)戰(zhàn)士和鄉(xiāng)親們挖井的雕塑。 井沿上擺放著一只水桶,水桶上系著數(shù)米長的紅色繩索,水桶旁邊還放置有數(shù)個帶手柄的竹筒,看來,是給游客們?nèi)∷玫摹E畠貉肭蟀职纸o她打水,說:“我要喝紅井里的水?!卑职质肿ダK索把水桶放到井里,瀟灑地一揚手,然后兩手傳遞,把繩索挽起,水桶帶著清凌凌的水流被提了上來,放到井沿上,爸爸把桶里的水分到幾個竹筒里,我和女兒、還有旁邊的一些游客都分享了,女兒滿足地說:“紅井的水,可真甜呀!” 這時,女兒發(fā)現(xiàn)紅井的柵欄邊,還有狀如一本書的雕塑,忙拉著我們過去看——噢,就是它,就是那篇課文《吃水不忘挖井人》,被做成水泥底座上打開的一本書,書上字跡清晰,兩幅插圖也相當傳神,一幅畫著毛主席帶領(lǐng)工作人員挖井的情景,另一幅就是紅井,由井、碑、柵欄組成,與現(xiàn)實一致。女兒細看了課文內(nèi)容,說:“媽媽,這篇課文跟我們學過的有點不大一樣。”我也看了,對她說:“是不大一樣,這篇是媽媽小時候?qū)W過的,你的那篇增加了一些沙洲壩吃水如何困難的內(nèi)容,但大致的意思都是一樣的。你看,我們每一代人的課本里都有紅井這篇課文,表示我們代代不忘毛主席的恩情,飲水思源,懂得感恩?!?/p> 紅井旁邊是列寧小學,當年,中央臨時政府機關(guān)的孩子以及沙洲壩一帶的孩子都來這所小學讀書,長條桌和木板凳子上,一定載滿了孩子們對知識的新奇與渴望。小學邊上,是一棵碩大的樟樹,歲月流逝,而樹干依然粗壯,枝葉橫披,綠蔭如蓋。離地面最近的一根粗枝上,懸掛著一口鐘,據(jù)說,這是當年小學上下課所敲響的鐘。如今,鐘與樹相伴,安然地守望著和平寧靜的時光。 從大樟樹下走過,走上數(shù)米,就是毛主席舊居所在的院落。院內(nèi)有石磨、風柜等物件,進屋后,但見一個小天井連著前后廳及四間房,后廳應(yīng)作議事之用,而四間房分別為毛澤東等人的辦公及住室,毛主席于1933年4月至7月在此居住,房內(nèi)的油燈、茶壺甚至竹制的嬰兒床,都讓人隔著歲月的塵煙隱約看到主席當年燈下辛勞、床前逗兒的生活片段。而正是在這一時期,他寫下了《必須注意經(jīng)濟工作》、《關(guān)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光輝著作。于是我明白了,紅井的樣子,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口井的樣子,因為,毛主席在沙洲壩的居民生活里,看到了“沙洲壩,沙洲壩,三天不下雨,無水洗手帕”的居民生活現(xiàn)實,然后,就挖出了一口群眾最需要、最日常的井,這口井,是主席的心與群眾連在一起最樸素的表達。 從紅井往景區(qū)大門走出去的路上,我終于仔細地去看了那一路的房屋與院落,原來,那些都是當時所建立的中華蘇維埃政權(quán)的辦事機構(gòu)舊址,如屬于司法范疇的工農(nóng)檢察委員會、屬于政府管理范疇的交通管理局、土地人民委員部、勞動人民委員部,屬于經(jīng)濟發(fā)展范疇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財政人民委員部稅務(wù)局等,讓我們充分感受到“共和國搖籃”這個稱謂的含義。 紅井,紅色政權(quán),讓我們重溫的不只是一篇學過的小學課文,還有那一段難忘、也永不會被遺忘的歲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