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九月份,西北季風輕撫南洋各地,風中帶著縷縷茶香。
茶船古道尋跡·境外行南洋篇 第六集
據(jù)《錫礦業(yè)》記述,20世紀40年代以后,馬來西亞的錫礦產(chǎn)業(yè)進入大開發(fā)時期,每年的錫產(chǎn)量達到全球錫產(chǎn)量的35%。也正是從這一時期起,大批華工漂洋過海來到馬來西亞,參與到當?shù)氐腻a礦開發(fā),他們不僅帶來了中國的文化,還帶來了六堡茶。
馬來西亞六堡茶文化研究愛好者趙美玲介紹說,歷史上,六堡茶在馬來西亞的消費市場主要集中在礦業(yè)、橡膠園、種植園等行業(yè),這些行業(yè)需要大量的華工來參與。因為當?shù)貧夂驖駸?,而工人的工作環(huán)境較差,需要長時間在室外勞作,來自兩廣地區(qū)的華工因此喜歡喝大量的六堡茶來消除濕熱,維持身體健康,在開礦的企業(yè)里,六堡茶是必備之物。而因為辛苦勞作的關(guān)系,華工們還喜歡吃肉食來補充體力,因此,他們也需要喝六堡茶來消滯。久而久之,六堡茶成為了許多華人家庭喜歡的茶品,喜歡喝六堡茶的群體也由一般的華工擴大為不同的階層。即使后來礦山關(guān)閉,但飲用六堡茶在華人家庭仍成為習慣。
廣匯豐茶行成立于1928年,目前是馬來西亞經(jīng)營六堡茶的公司里規(guī)模較大的一家。

劉偉才出示一份1973年秋季廣交會的交易合同。蘇愛清 攝影
今年65歲的公司執(zhí)行董事劉偉才介紹說,以前六堡茶銷售的對象主要都是礦工、建筑工、種植農(nóng)民等干“粗工”(體力活)的華人華僑。上世紀60年代時,公司曾參與錫礦投資,與其他錫礦也有較多聯(lián)系,當時,公司進口的三、四、五級六堡茶就是賣給錫礦的。
在歷史上,馬六甲、檳城、吉隆坡和怡保等地,是下南洋的華工在馬來西亞主要的登岸地和集居區(qū)域,六堡茶在這些地區(qū)留下了深刻印記,時至今日,在這些地區(qū),依然有著大批熱愛六堡茶的華人華僑。

巫昆侖(右一)接受西江都市報記者采訪。龍?zhí)靷?攝
在馬六甲,我們遇到了六堡茶藏家巫昆侖。今年57歲的巫昆侖在怡保出生, 17歲的時候,成為了當?shù)劐a礦的一名礦工。他說,當時怡保有許多錫礦公司,每個錫礦的礦工少則數(shù)百人、多則上千人。為了讓礦工們安心工作,礦上都免費提供伙食和六堡茶。為此,每個錫礦都會準備好幾個大“龍缸”(陶缸),每天晚上,廚房的伙夫就會燒好開水,往缸里投進一大包茶葉,然后注滿開水,泡上一晚,到了第二天,來礦上吃完早餐的礦工們喝上一碗涼了的茶水就下礦區(qū)工作?!褒埜住崩锩娴牟杷韧炅?,就再加茶葉和開水,如此反復添加,兩三天下來,直到缸里的茶葉積蓄了半缸左右,伙夫們才把茶葉倒掉,重新添加。上世紀90年代后期,在朋友的引導下,巫昆侖真正關(guān)注起六堡茶,并被它的香氣與口感深深吸引,后來,他越來越喜歡六堡茶,不僅自己飲用和收藏,而且還在自家門前的空地上搭起茶寮,和當?shù)氐牧げ钀酆谜咭黄鸱窒砗炔栊牡谩?/span>
在吉隆坡,我們遇到了馬來西亞廣西總會總秘書鄧宏智。祖籍岑溪的鄧宏智在當?shù)匾咽堑谌A人。20世紀40年代,他的爺爺從中國來到馬來西亞,在馬口的一個橡膠園當割膠工。鄧宏智告訴我們,他從記事起,每天都看到爺爺用大鋁罐泡一罐六堡茶慢慢喝。爺爺告訴他,這是當年在橡膠園當割膠工時養(yǎng)成的習慣。正是在爺爺?shù)挠绊懴?,鄧宏智現(xiàn)在也經(jīng)常喝六堡茶。

顏天祿向記者展示他收藏的六堡茶。龍?zhí)靷?攝影
自古至今,六堡茶文化在馬來西亞的華人社會各個階層中形成了強大的影響力,并在馬來西亞得到了很好的傳承。9月11日,馬六甲州政府對華特使、拿督威拉顏天祿接受我們采訪時說,馬六甲州許多華人華僑都有品飲六堡茶的習慣。20世紀六七十年代,當?shù)厝说讲铇呛炔?,如果沒有特殊要求,伙計端上來的一般都是六堡茶。他的外公來自廣東,最愛喝的也是六堡茶。由受到外公的影響,他平常也會喝六堡茶。他說,茶文化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六堡茶解暑去濕,能調(diào)理腸胃,很適合馬六甲地區(qū)的群眾飲用,他很樂意助力六堡茶文化在馬六甲地區(qū)的推廣。
文/蘇愛清 楊麥 龍?zhí)靷?/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