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春鳳/文 歐偉文/攝 和平鎮(zhèn)都坡文筆塔是藤縣唯一保護完好的古塔。塔不高,卻雅觀別致,墨韻凝香,但凡文人多愛登臨,或染翰墨之香,或沾鐘靈之氣,或賞毓秀之景,無不盡興而歸。 一個晴好秋日,我們一行人深入和平探訪古塔。 文筆塔歷經(jīng)兩百多年風雨,依然屹立不倒。 文筆塔坐落在和平鎮(zhèn)都坡村的紫薇山上。我們涉過溪流,穿過野地,文筆塔的真容越來越清晰。只見草木葳蕤,層林疊翠,煙嵐彌漫的紫薇山頂上,一座古香古色的寶塔拔地而起,塔尖直指云天,活像一支倒插的大毛筆,“文筆塔”果然神形兼?zhèn)洌?/p> 與文筆塔毗鄰的是孔圣廟,廟堂莊嚴肅穆,外墻粉刷一新。跨進孔圣廟大門,邁過側(cè)面的“登科門”,文筆塔便觸手可及。抬頭仰望,頓覺文筆塔氣勢恢宏,雋雅古樸,偶有流風淡淡,如絲如縷的翰墨古香似在空氣中漂浮。文筆塔為六角空心三層磚木結(jié)構(gòu),高約17米,厚墻重檐,二三層留有觀光窗口,塔壁青磚錯縫疊砌,逐層縮級內(nèi)收,塔頂呈錐形,覆以土瓦。地層和二層門頭分別雕刻著楷書“宏開文運”、“文昌閣”字樣。三層圓窗上方筑豎匾,內(nèi)書“魁星樓”三字。塔身厚實的青磚歷久彌新,清晰的疊砌紋路,宛若它的年輪,一圈圈繞進了時光的足跡。文筆塔歷經(jīng)兩百多年風雨,依然屹立不倒,實屬罕見。 由于古塔的木梯承重有限,我們分批登塔參觀。我佇立在文筆塔門前,聽文友們踏上木梯“咚咚”的足音,以及一陣陣嘖嘖稱奇的贊嘆聲,不禁陷入沉思:傳說,文昌本是天體中一個星座,文昌帝君又名梓潼帝君,為道教供奉的主宰功名利祿之神,文昌閣不僅是為祭祀文昌帝君,以保一方文風繁榮昌盛而建,更是當時文人雅士吟風詠月的風雅場所。怪不得和平鎮(zhèn)臥龍藏虎,人才輩出呢! 走進神秘的古塔,文昌帝君的神像與我碰個正面。他慈眉善目,長須飄飄,頭戴官帽,身披長袍,眉宇間透著儒雅的清氣,不由對其肅然起敬。帝君神像后是一幅麒麟奔跑圖,麒麟乃吉祥靈獸,素有“天上麒麟兒,地上狀元郎”之說,文昌閣藏麒麟圖,確是畫龍點睛之筆??上П诋嬕寻甙唏g駁,殘缺不全,褪落的粉末,猶如時間的碎屑,紛紛揚揚飄落歷史的長河。 文筆塔為三層磚木結(jié)構(gòu)。 扶著欄桿,提著裙擺,小心翼翼地爬上二層。環(huán)視六面,不見詩詞歌賦刻于墻壁,不見文房四寶陳于幾案,只有栩栩如生的浮雕壁畫讓游人浮想聯(lián)翩,有麒麟噴火、天馬行空、雙龍戲珠……皆是惟妙惟肖。蓮步輕移間,聞著塔內(nèi)古舊的氣息,聽著木板在腳下“吱呀吱呀”吟唱,那些文人騷客切磋吟詠的盛景仿佛又在眼前晃動。在墻邊,兩塊朱紅的木板散落其間。木板油漆大部分已脫落,兩行楷書入木三分地刻著:“道光三十年三月吉時重修”“沐恩翰林院孔目鄧端臨敬”。據(jù)說文筆塔建于清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由都坡村鄧氏家族出資合力建成,現(xiàn)為藤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塔的滄桑,歷史的厚重,文筆塔的墨香早已滲進一磚一木中。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文筆塔的頂層是最好的觀景平臺,透過圓窗,遠眺山如屏障,云林倚岫,濛江蜿蜒西來,秋水無塵,兩岸翠竹成林,波光倒影,如詩似畫。近俯塔下煙村四五家,樓房六七座,青磚紅墻,墻外菜園茵茵,瓜果飄香……好一幅濃淡相宜的水墨丹青。臨此佳境不覺心曠神怡,物我兩忘。 文筆塔,一支擎天神筆,鋪藍天做箋,蘸江水為墨,在歷史的天空奮筆疾書,那筆耕不輟的精神激勵著多少文人寒窗苦讀,為造福人民、建設(shè)家鄉(xiāng)而前赴后繼,真是:“歷史傳文化,時代育英才?!?/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