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有茶飄香,萬里漂洋過海。 梧州的六堡茶,通過“茶船古道”輸送到了珠三角地區(qū)的各大商埠,然后又沿著“海上絲綢之路”,向東南亞輸出,在清代中后期至今的百多年間,成為了一種著名的外銷茶。 茶船古道尋跡·境外行印尼篇 第一集
使得六堡茶蜚聲海外的,首推清代中后期開始形成的華工“下南洋”風潮,梧州市茶產(chǎn)業(yè)發(fā)展辦公室市場文化科副科長、梧州市六堡茶研究會秘書長于翠萍介紹說:“梧州六堡茶對東南亞地區(qū)的出口,隨著19世紀中后期南洋華工的劇增而達到一個峰值。在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40年代之間,東南亞華工數(shù)量常年保持在40萬人左右,因為這個特殊消費群體的存在,使梧州六堡茶對東南亞的出口保持一個很大的數(shù)量。1935年,廣西出口的六堡茶就有1000多噸。時至今天,梧州六堡茶仍是當?shù)厝A人華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大批華工“下南洋”在當?shù)匕布?,隨船而去的六堡茶在南洋各處也落地生根。此時,“茶船古道”的外運線路呈扇面展開,自廣州、香港、澳門等珠三角商埠向新加坡、巴達維亞、巴生、山打根、怡保、馬六甲等地伸展,源源不斷地向東南亞各地輸出六堡茶。 隨著東南亞地區(qū)華工數(shù)量的增加,華工們隨船攜帶而去的六堡茶已經(jīng)不能滿足當?shù)氐男枨?。于是,?9世紀后期起,逐漸有茶商大批采購六堡茶,然后使用遠洋船舶運輸?shù)綎|南亞各地銷售。1950年以后,自梧州出口的六堡茶基本上都集中到香港中轉(zhuǎn),再發(fā)往東南亞甚至日本。這些運輸線路使得“茶船古道”的外延不斷深化?,F(xiàn)任梧州中茶茶業(yè)有限公司副總經(jīng)理的蔡一鳴,從20世紀70年代起就從事梧州六堡茶的外貿(mào)出口業(yè)務,他對六堡茶的海外銷售市場相當了解。蔡一鳴介紹說,20世紀七八十年代,梧州六堡茶出口的主要銷售地區(qū)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每年最高出口量超過1000噸。
也正是從這時起,六堡茶在東南亞地區(qū)不再是僅僅作為低端的“礦工茶”來使用。據(jù)《茶藝》雜志介紹,由于六堡茶已經(jīng)成為了當?shù)厝A人華僑生活中的一種日常用品,茶商們進口了六堡茶以后,往往先行篩選,選出最優(yōu)質(zhì)的一、二級茶葉,專門提供給茶樓使用。中等級別的六堡茶則銷往市面,在茶葉店、海味店、日雜鋪等店鋪出售,以供應居民家庭日常飲用,剩下低等級的六堡茶才銷往錫礦區(qū)、種植園或橡膠園,以供應工人飲用。只是由于當時工人群體和居民群體太大,中低端市場的六堡茶消費占據(jù)了大多數(shù),因此才給了外界一種“礦工茶”的感覺。 無論世事如何變化,六堡茶在東南亞各個礦區(qū)、種植區(qū)、港口碼頭都留下了鮮明印跡。例如,印尼的雅加達,舊稱“巴達維亞”,從明清時期起,就是華工進入東南亞地區(qū)的第一站,六堡茶的消費在當?shù)匾苍欢仁⑿?。雖然,后來,因為種種原因,六堡茶對印尼的輸出基本斷絕。但是,我們依然沿著“茶船古道”的海外延伸線路,來到雅加達,開始我們尋訪六堡茶在海外蹤跡的旅程。 文字/龍?zhí)靷?、楊?/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