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記者 趙洋 龍?zhí)靷?楊麥
5月16日,《“茶船古道”尋跡》系列報道采訪的第一天,剛來到蒼梧縣六堡鎮(zhèn),我們就收到了一個壞消息:原定的采訪對象——極為熟知當年六堡茶鄉(xiāng)種茶、制茶史實的90多歲的李旭秋老人已經去世了。
正如我們一開始的擔心,“茶船古道”正和它的親歷者、見證者們漸行漸遠,那一段茶香氤氳的歷史也在慢慢消逝。同樣,在六堡鎮(zhèn)合口碼頭旁,一些歷史遺跡——包括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興建的老茶亭,也已經不復存在,與之相關的老照片更難尋蹤影。
這更讓我們的采訪充滿了緊迫感。
一直以來,鄉(xiāng)間流傳的“茶船古道”傳聞并不少,虛實真假皆有之,當下我們只能與時間賽跑,趁當事人、見證人還健在的時候,“搶救”他們的記憶。
天道酬勤。一開始就頗為曲折的采訪,其實也有意外的驚喜。
還是在六堡鎮(zhèn),我們找到了92歲的老船工車進良。年輕時,他曾在鎮(zhèn)內幾家茶莊打工,還跟隨小船運茶去過廣東,是“茶船古道”的親歷者之一。昔日健步如飛的運茶船工,如今已步履蹣跚,坐在院落里,用滿口沙啞的鄉(xiāng)音,對著錄音筆講述當年“茶船古道”上鮮為人知的故事。采訪間隙,我們用相機為老人留下珍貴的影像,希望通過我們筆下的文字、手中的照片,讓更多讀者觸摸到真實的“茶船古道”。
除了車進良,我們還采訪到了陳式才、李育恒、蔣永春等老人,他們也曾與“茶船古道”朝夕相處,雖已耄耋之年,但提及往事,每每動情處依然興奮不已。數(shù)十年前六堡鄉(xiāng)上的茶山、茶農、茶商,“古道”中的小河、木排、茶亭,在他們看來,都是那么親切,觸手可及。
也正是因為這一段段零碎的記憶,《“茶船古道”尋跡》系列報道更顯彌足珍貴。
同行的六堡鎮(zhèn)茶人陳伯昌感慨:“老人們歲數(shù)都挺大了,現(xiàn)在采訪還不算太遲。如果過一兩年再來,想了解這段珍貴歷史,也許都不知道還能找誰了。”
當天的采訪將要結束時,我們再次收獲意外驚喜。
蔣永春老人告訴我們,當年六堡有一家“盛源”茶莊,由廣東商人蘇柏剛開辦。為了讓茶葉交易更便利,蘇柏剛曾在六堡鎮(zhèn)里發(fā)行“銀票”。而鎮(zhèn)上的“四嬸”好像保存有一張銀票。我們當即趕到“四嬸”家中,可惜的是,“四嬸”在早前搬家時丟失了這張銀票。
此時,六堡鎮(zhèn)的熱心茶人又想起了一件往事:鎮(zhèn)上居民陳勝文至今保留著祖輩經營“興盛莊”茶行時的“茶票”模版。在陳勝文家中,我們不僅見到了“茶票”模版,還有幸把它拓印下來……
不錯,這就是一場在“茶船古道”上與時間賽跑的采訪,我們要做的,就是記錄這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