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記者 紀榮蘭 在去年10月的第一屆梧州市工藝美術作品展覽會上,會場一角的展示柜里,擺放著三件核雕作品,靜靜地向觀眾展示著方寸間的精雕細刻。其中一件核雕作品,在手指頭大小的欖核上,一共雕刻了七位神態(tài)各異的人物,刀工細膩、線條流暢,令人嘆為觀止。
作品的主人是梧州市土生土長的農(nóng)民,他的名字叫馮林平。
2月25日,記者來到龍圩區(qū)廣平鎮(zhèn)平樂村,找到這位在方寸之核上搞創(chuàng)作的工匠。馮林平出生于1980年,15歲到廣東地區(qū)當廚師,2005年,他接觸到了順德根雕名家彭金友,一發(fā)不可收拾喜歡上了這門手藝。從此他辭掉有穩(wěn)定收入的工作,拜師刻苦學習根雕技藝。
馮林平坦言,自己沒有文化、資金,也沒有美術功底,完全是因為熱愛才去堅持自己的追求。
命運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東西,勇敢的人努力開鑿自己的命運之路。馮林平在雕刻工藝中孜孜不倦沉迷陶醉其中而忘我,他稱這是命運的安排,自己順勢而為并愿意為之全力以赴,義無反顧。
馮林平說,自己做根雕的時候,可以一天坐在工作臺邊工作十幾個小時,這讓很多人都大跌眼鏡,而這樣的根雕創(chuàng)作之路,一堅持就是15年。
馮林平正在仔細雕刻核雕作品。 西江都市報記者 紀榮蘭 攝 問及如何轉型做核雕,馮林平說,平樂村因為地處兩廣產(chǎn)核區(qū)的交界地帶,每年都有各路收果核原料的師傅前來,性格豪爽大方喜歡結交朋友的他,認識了很多全國各地的核商,經(jīng)過平樂村的核商,都會進來吃個飯喝杯茶,送個把核雕作品給他留念,接觸多了,慢慢喜歡上了核雕這門工藝,開始嘗試著雕核。 核雕,是用欖核作為材料雕刻的作品,生長在兩廣交界地區(qū)的黑烏欖的核,兩頭尖中間空心,能利用的僅僅是薄薄的核壁,要在如此小而薄的空間里創(chuàng)作,局限性非常大,走刀一旦出現(xiàn)失誤,哪怕最微小的錯誤,將前功盡棄,直接報廢。
從根雕到核雕,隔行如隔山,馮林平自學摸索了一段時間后,卻不得要領,但這反而激發(fā)了他極大興趣。在一個文玩群里,馮林平無意中看到了群友發(fā)上來的一件核雕作品,讓他感到震撼。這件作品無論創(chuàng)意,設計,布局,刀功,都非常老辣干脆利落,一了解,才知道是核雕界的傳奇人物湖北恩施白鹿的作品,這位群友就是白鹿的徒弟子介。
后來,經(jīng)過一年的軟磨硬泡,白鹿被他的誠意打動,以傳統(tǒng)的收徒方式,收馮林平為第三個徒弟,得以去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的白鹿門工作室進修學習核雕工藝。
深知學習機會來之不易,馮林平每天早上8時起床,到晚上12時收工,十幾個小時的艱辛,都在意料之中,一路的堅持,只因為熱愛,所有付出的一切,都是為了堅持自己的追求。
如今一路走來,馮林平不知不覺中已經(jīng)堅持了15年的雕刻時光,每天他還工作到凌晨兩三點?!拔液ε鹿陋?,但是,你需要點孤獨,才能真實的面對自己,才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該做些什么,我習慣了自己跟自己對話?!瘪T林平說。
馮林平把自己的核雕工作室設置在自家小洋樓頂層一個不足10平方米的小房間里,深夜里,用時間成就藝術,用寂寞成就卓越。
“學習、厚積然后薄發(fā),優(yōu)秀的核雕作品更強調‘料、工、意、韻’?!边@是馮林平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一件好的作品,一定是深思熟慮,反復推敲后得到的,在進行雕刻時必須全神貫注投入,眼、心、手合一的狀態(tài)。”馮林平說,雕刻作品的時候,就是在與作品對話,這是一個很讓人享受的忘我的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