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信心有能力讓我的家人過上好日子,我為什么不自己干呢?等別人、靠別人能靠一輩子嗎?我種蔬果政府還補給我3000元資金,如果我只會等靠要,那就是‘蛀米大蟲’了!”6月4日下午,正在田里摘豆角的唐文林笑呵呵地對筆者說,當農民就應該種好自己的田地,靠自己勤勞的雙手過上好日子。
唐文林是藤縣塘步鎮(zhèn)塘村十組的貧困戶,今年52歲,一家七口人,五個孩子讀書,其中兩個讀初中,三個讀小學,是一個典型的因學致貧家庭。家庭收入來源主要是靠種植果蔬和養(yǎng)殖肉雞。唐文林妻子身體不太好,有嚴重的腰傷,只能偶爾進行輕度工作,因此維持家中生計和供小孩讀書的重擔,就壓在了唐文林身上。 唐文林說,水稻肯定要種,這是基本口糧,種植其他蔬果就按照季節(jié)種植。唐文林種植冬瓜已經五年,收成一直不錯,靠發(fā)展這些種植產業(yè),唐文林在2016年順利實現(xiàn)脫貧摘帽。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2017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水災讓他種植的七畝多冬瓜和豆角、花生等農作物顆粒無收,同時也讓這個剛脫貧的家庭再次返貧。唐文林并沒有因此而一蹶不振,相反,他很快為自己制定了一個增收計劃:短期計劃和長遠計劃。短期主要種西瓜、淮山、花生、番茄、豆角等,再養(yǎng)殖一批山地雞。長遠計劃就是要種植三華李等特色水果。“去年種下14畝三華李,四年后就掛果了,到時孩子讀高中、大學就有錢了?!碧莆牧终f,我之所以選擇種植三華李,主要是看到三華李在市場上量少價高前景好。
唐文林采摘豆角。
“唐文林是有頭腦的,他種三華李,到掛果豐收時,一畝至少有一萬元收入,貧困是暫時的,等他的孩子畢業(yè)出來工作,他的好日子就到了!”塘村支部書記劉上楓介紹說,唐文林最主要是勤勞,幾乎每天天未亮就出門耕作,晚上八九點鐘才回家,大家都十分敬佩他,所以有些村民還將田地讓給他種,免收租金。 當年,唐文林就按自己的計劃開始實施,災后很快補種了西紅柿、淮山等經濟作物七畝多。皇天不負有心人,年底唐文林收入3萬多元,加上以獎代補資金3000元,全年累計收入達33000多元,沒有返貧,反而增收了。 唐文林打算乘勝追擊,繼續(xù)擴大種植面積及種類,而同村的一些村民也被他的勤勞打動,愿意無償將土地借給他使用。今年,唐文林又先后種植了兩畝西瓜、兩畝西紅柿、一畝豆角、四畝花生,養(yǎng)殖70羽走地雞。截至今年6月1日,唐文林已通過銷售西瓜、豆角、雞等收入兩萬多元,預計今年全年收入近四萬元。此外他還實施了長遠計劃,將種植冬瓜的田地和鄰居借給的田地全部種上三華李,總共種植了14畝的三華李,預計2021年便可以掛果。 “我有五個小孩,我不努力干活,我拿什么讓他們過上好生活?而且他們馬上就要升學了,我只能更加努力耕作!”當筆者問唐文林為何如此拼搏時他這樣回答。 談起接下來的打算時,唐文林說他還要再種植5畝晚稻,提高抗風險能力。唐文林始終堅信,靠自己的雙手,生活一定會變得更好。 (黃盛后文并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