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江都市報記者 趙洋 文并攝
????假如說,秦朝時,古蒼梧還是個不太為人所知的地方,那么,在漢代,它絕對是讓中原人刮目相看了。
????公元前106年,梧州成為嶺南首府,從此,它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方面都掀開了新的一頁。在這片熱土上,梧州的先人們篳路藍縷、風雨兼程地探索、奮斗,讓梧州成為漢代嶺南耀眼的明星城市。
????交趾部管轄嶺南九郡
????公元前112年,漢朝實行中央集權,引起了部分地區(qū)不滿。
????《嶺南文化百科全書》等權威史料記載,公元前112年,南越國權臣呂嘉政變,殺死主張全面接受漢中央管轄的南越王趙興,還截殺了出使南越國的漢使。此后,呂嘉立趙建德為新王,并著手在邊境應對漢軍,史稱“呂嘉叛亂”。
????漢使被殺,天子震怒。公元前112年秋,漢武帝調(diào)兵10萬人進攻南越國,雙方兵馬廝殺了整整一年。第二年,漢軍兵臨城下,火攻番禺(今廣州),南越國首都城破。不僅呂嘉和南越王趙建德被擒,而且南越國屬下各郡縣,包括蒼梧王趙光也都不戰(zhàn)而降。
????于是,存在了93年,歷經(jīng)五任君主的南越國灰飛煙滅,嶺南統(tǒng)一于漢。
????鼓角爭鳴逐漸遠去,嶺南地區(qū)百廢待興。戰(zhàn)后,漢武帝重新劃分嶺南行政區(qū)域,設置南海、蒼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郡等九個郡,直接歸屬中央政府管轄。
????對比其他郡縣,漢代中央政府所在地長安,到梧州既有驛路,也有靈渠溝通的水路,比到嶺南其他地區(qū)更為便捷,政令易達。
????公元前106年,監(jiān)察嶺南地區(qū)的交趾刺史部(簡稱交趾部)移設至廣信縣城(梧州),并管轄如今的兩廣地區(qū)、湖南南部、越南北部和海南島。從此,梧州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方面都掀開了新的一頁。
????何謂交趾部?據(jù)《廣西通志》記載,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漢朝在全國設立了13個常駐監(jiān)察機構,即十三州部,各派刺史一名。設在梧州的交趾部專門負責糾核嶺南九郡。
????東漢年間,交趾部改為交州,設州牧,除監(jiān)察權外還擁有了軍政大權,成為郡的上一級政府,嶺南行政區(qū)劃也就從郡、縣二級變?yōu)橹?、郡、縣三級。《嶺南古都——青史悠悠話蒼梧》一書表述:“從前106年交趾刺史部治所遷到廣信開始,到211年交州治所從廣信遷往番禺,不久交廣分治,又復置交州,再到永安七年(264年)從交州分出南海、蒼梧、郁林、合浦四郡置廣州,州治番禺止,有370多年時間……廣信縣是作為嶺南(交州)首府所在地?!?/p>
????由此,梧州成為一個集官驛、兵驛、商驛于一體的城防要塞,還成了嶺南地區(qū)的核心城市。梧州市志辦原主任陳金源認為,這是梧州史上最興盛的時期之一,可以說是嶺南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
梧州出土了大量漢代的陶塑豬、牛、羊、雞、鵝等家禽家畜,這是漢代梧州農(nóng)業(yè)發(fā)展的反映。
????梧州成海陸絲路的對接點
????北流河是西江干流潯江段的縱向支流,河水自南往北流淌。有專家考證,漢代以后,大批的黃金、茶葉、絲綢和瓷器等便沿著這條水路抵達《漢書》中記載的合浦港,再經(jīng)海道至東南亞及更遙遠的國度。
????漢武帝統(tǒng)一嶺南后,開始憑借“海上絲綢之路”進一步拓寬海外貿(mào)易規(guī)模。作為嶺南首府,梧州亦因繁榮的運輸和交易,成為嶺南天然的物流中心和貨物集散地。
????公元前,中國的海外貿(mào)易已有東海與南海兩條起航線。據(jù)《漢書·地理志》記載,當時南海航線為:徐聞(今廣東徐聞縣)、合浦(今廣西合浦縣)出發(fā),經(jīng)南海進入馬來半島、暹羅灣、孟加拉灣,到達印度半島南部的黃支國和已程不國。這是目前可見的有關海上絲綢之路最早的文字記載。
????據(jù)梧州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榮譽會長陳侃言考證,海上絲綢之路在廣西境內(nèi)有三條線路:第一條是外國商船在合浦靠岸,溯南流河北上,越分水嶺下北流河,到藤縣入潯江,從潯江下梧州沿桂江北上,越靈渠下湘江,進入長江水系,或從徐聞登錄雷州半島,陸路到北流縣,下北流河到藤縣、梧州進入珠江水系;第二條線路是從珠江口入廣州,沿珠江上溯梧州,再沿桂江北上越靈渠入長江水系,或在梧州沿西江上溯南盤江、北盤江,入云南、四川;第三條路線是海路到越南北方的港口,陸路進入左江,再下邕江,入潯江、西江。
????近年來,梧州眾多漢墓出土的文物,成為研究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參考。1973年,梧州鶴頭山兩座東漢墓出土了大量銅器、陶器,還有200多粒淺綠色的琉璃珠等當時的海外舶來品。同年,梧州還出土了國家一級文物羽人銅燈,銅燈中央是一個高鼻深目,身披兩扇大羽毛的胡俑銅人。有專家推測,胡俑形象可能取自西亞或東非來的窮苦人民,2000多年前,他們隨貿(mào)易船只來到中國,成為貴族附上的家用奴仆。主人死后,胡俑形象被塑成燈座陪葬墓中?!稁X南古都——青史悠悠話蒼梧》稱:這些文物展現(xiàn)了當年桂江、西江流域與西亞、南亞諸國商賈往來、市井繁榮的景況,完全印證了靈渠—桂江通道是古代海上絲路的必經(jīng)之路。
????東漢訓詁學家劉熙在《釋名·釋船》一書中,釋船訓詁十四條,指出漢代在西江、桂江上航行的貨船已有舵、桅帆、槳、櫓??梢韵胍姡?000多年前,桂江、西江江面上風帆片片,桅檣林立。大大小小的船只在梧州碼頭轉船交易。無論是春溫秋肅,還是煙塵風雨,多少商賈、水手始終心懷夢想,從梧州揚帆起航,駛向中原或遙遠的西方。
????漢墓中有鐵器陶器青銅器
????漢代,梧州的農(nóng)業(yè)和手工業(yè)也有了長足發(fā)展。佐證這一切的,是來自梧州市博物館的漢代文物。目前,梧州市博物館有戰(zhàn)國到明清時代的出土青銅器、鐵器、玉石器、陶瓷器、金銅器等文物1萬多件,其中漢代文物展出比例達60%以上。
????時光變遷,漢代梧州先民的住屋遺跡已難覓其蹤,所幸“事死如事生”的觀念,讓梧州先民習慣將生前的物品以“等比例模型”的方式,安置在自己身后所處的“陰宅”中,這讓我們在兩千多年后依然能夠了解到漢代梧州人的生產(chǎn)生活狀況。
????20世紀50年代以來,梧州在鶴頭山、旺步、云蓋山、大塘等地一共出土700多座漢墓。漢墓中的大批隨葬品,為研究梧州漢代社會經(jīng)濟提供了重要的實物材料。
????從梧州市博物館考古發(fā)現(xiàn)來看,漢代梧州的鐵器無論是數(shù)量、質(zhì)量還是品種,均比先秦時期明顯增多。
????林剛是梧州市博物館文物工作隊隊長,曾參與100多座漢墓的考古工作。他介紹,兩漢時期,梧州冶鐵技術有了明顯提高,鐵農(nóng)具逐漸成為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主要工具,這有利于改進耕作方式,提高生產(chǎn)效率。
????梧州漢墓的隨葬品中,有大量的陶制水井和陶牛模型。林剛認為,為彌補天然降水的不足,梧州先民在漢代已開始開發(fā)水利,使用人工灌溉技術,而大量的陶牛等隨葬器物則反映出當時牛耕技術在梧州得到推廣的情況。
????在云蓋山的東漢墓葬中,還出土了眾多滑石、陶罐、銅制的倉模型,林剛認為,這反映出漢代梧州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繁榮,糧食產(chǎn)量已大幅提高。
????當時梧州糧食生產(chǎn)發(fā)展到何種程度?據(jù)陳金源介紹,在《樂府詩選》中,《東光》一詩就有“倉吾(蒼梧)多腐粟”的感嘆。
????蔬菜、果樹為主的種植業(yè)也在漢代梧州有所發(fā)展。東漢楊孚《異物志》記載:“蒼梧多荔枝,生山中,人家亦種之”。考古挖掘也證實此點,如梧州市鶴頭山東漢墓出土的銅盤中,就盛有柑橙類的果核。
????與此同時,梧州手工業(yè)也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從梧州市博物館館藏文物可見,漢代梧州手工業(yè)發(fā)展突出表現(xiàn)在青銅冶煉業(yè)和制陶業(yè)。在兩漢時期,梧州的青銅器不僅數(shù)量多、種類多,而且造型別致、形態(tài)多樣,鑄造工藝精良,從生活用品、娛樂器到各種裝飾品等,幾乎是應有盡有。漢代梧州制陶業(yè)發(fā)展快,成就突出,在出土漢墓的隨葬品中,陶器占比最大,從日常生活用品到井、灶、倉、屋、牛、豬等,許多陶器不僅是優(yōu)質(zhì)的日常生活用器,還是具有審美價值的工藝品。
????林剛分析,漢代梧州陶器生產(chǎn)已普遍使用當時較為先進的輪制工藝,甚至是模制方法。在制作工藝上,采用印模、拍印等七種,裝飾方法也有諸多新突破。
????陳金源認為,漢代梧州擁有繁榮的商業(yè)以及相對先進的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這令梧州成為嶺南經(jīng)濟腹地,并輻射帶動著整個嶺南經(jīng)濟區(qū)域的發(fā)展。
????在長洲區(qū)出土的東漢干欄式銅倉。在西漢晚期至東漢的墓葬中,人們常用糧倉模型隨葬。據(jù)專家考證,當時糧倉主要用于存貯糧食。
????漢代梧州興學成風
????作為嶺南文化中心,漢代梧州星光璀璨。從漢代至六朝,梧州私人興學成風,學術活動頻繁,社會風俗日益漢化,各類人才紛紛涌現(xiàn)。
????漢代,在梧州私人辦學者,多為北方南下的士人和著名的經(jīng)學家。劉熙是東漢訓詁學家,明代郭棐《粵大記》中,稱劉熙“博覽多識,名重州黨,建安中薦辟不就,往來蒼梧南海,客授生徒數(shù)百人”。劉熙所教的弟子,不少成為著名的士人和官吏。
????在梧州辦學的嶺南籍士人中,南??さ狞S豪最為著名。據(jù)明朝黃佐的《廣東通志》,黃豪“年十六,通論語、毛詩,弱冠詣交趾部,刺史舉茂才,因寓廣信,教授生徒?!?/p>
????顧頡剛在《秦漢的方士和儒生》一書中指出,中國的學術,必言漢代;言漢代的學術,實為經(jīng)學。
????漢代時,梧州先人不缺少向?qū)W的渴求,四百多年間,以“三陳六士”為首的一批學術精英享譽全國,眾多士人相聚討論經(jīng)學,出現(xiàn)了大量學術著作,對后世影響深遠。據(jù)《廣東通志》等書籍記載,蒼梧廣信籍的學者陳欽著《陳氏春秋》十卷,陳元著《左氏同異》、《陳元集》一卷,士燮著《春秋經(jīng)》十一卷、《士燮集》五卷……其中,陳欽著的《陳氏春秋》,被視為古文經(jīng)學的經(jīng)典。“左氏遠在蒼梧”之說,就是當時學術界和后人對他最崇高的評價。
????陳金源認為,漢代梧州學術文化水平在全國居領先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