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江都市報記者 趙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中原,之后,他下令“南征百越之君”。為了征服嶺南,秦軍修建了瀟賀古道,開鑿了靈渠,溝通了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
????戰(zhàn)爭過后,大批中原人口一路南遷。于是,三江交匯、地理位置優(yōu)越的梧州成為中原人遷徙嶺南的大驛站。
????建城之前梧州已有文明實體
????也許,舜帝在梧州的生活印跡,只是源于一些民間的傳說。但歷代史書始終透露和記載著一個重要信息:在梧州建城之前,當?shù)乜赡芤汛嬖谝欢ǔ潭鹊奈拿鲗嶓w。
????1958年,在梧州市龍湖鎮(zhèn)紫金村的一處戰(zhàn)國墓中,出土了一件大銅鼎。銅鼎高65.8厘米,重37.5公斤,形體高大,是一件重要的禮器,同時出土的還有米字紋甕、水波紋三足盒等文物。
????廣西博物館原館長、中國考古學會理事蔣廷瑜在《嶺南文化古都——梧州》一書中指出,從出土文物判斷,該戰(zhàn)國墓為一處貴族墓地,這說明梧州在秦漢設郡之前已得到開發(fā),有一定的文化、經(jīng)濟活動,甚至可能有古城、古國,而不是一片荒無人煙的空白地帶。
????從梧州市龍湖鎮(zhèn)紫金村一處戰(zhàn)國墓出土的大銅鼎,是戰(zhàn)國期間一件重要的禮器,如今收藏于梧州市博物館。 溫玉姬 攝
????瀟賀古道與靈渠的修建
????戰(zhàn)爭“驚醒”了沉寂的嶺南。據(jù)史料記載,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中原。次年,50萬秦軍大舉南下,揮師嶺南。但嶺南地區(qū)河谷縱橫,丘陵山脈連綿不絕,復雜的地形令秦兵進退失據(jù)。在湘桂兩省邊境的山嶺隘道,秦軍遭遇當?shù)孛褡孱B強抵抗,陷入“兵不能進,軍餉轉(zhuǎn)運困難”窘境。
????為克服“行軍難”問題,秦軍啟動了兩項大工程:一是修建瀟賀古道,二是開鑿靈渠。其中,秦帥屠睢動用數(shù)十萬士兵民夫修建瀟賀古道,工程于公元前213年完工。
????據(jù)《富川縣志》記載,瀟賀古道起于湖南省道縣雙屋涼亭,經(jīng)江永縣進入富川縣內(nèi),全程170公里。古道路寬11.5米,多為鵝卵石路面,也有用青石塊鋪成的。道路蜿蜒于都龐嶺與萌渚嶺山脈之間,連接瀟水、湘江,南接富江、賀江和西江。
????梧州市歷史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陳侃言認為,秦兵的快馬鐵騎從這條廣西最早的“高速公路”通過,直入富川后,再由陸路的信都、石橋,或水路的賀江進軍梧州。
????另一方面,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監(jiān)御史祿督率十萬士兵民夫,在桂林興安境內(nèi)湘江與漓江之間修建一條人工運河,用以運載糧餉。公元前214年,靈渠鑿成,秦軍乘船由湘水經(jīng)靈渠,入漓江、桂江、西江,到達蒼梧。
????交通要道暢通后,秦始皇迅速統(tǒng)一嶺南。
????那么此后,中原人口南遷至梧州,是經(jīng)瀟賀古道,還是經(jīng)靈渠?
????“瀟賀古道要走一段陸路,且所經(jīng)水路也難行大船,不便于大規(guī)模人流、物流的流動。”梧州市地方志辦公室原主任陳金源認為,富川距離蒼梧較近,適合中原軍隊就近控制蒼梧,瀟賀古道的軍事戰(zhàn)略意義大于水路交通意義。
????“相較之下,靈渠運輸能力大,北方人口及物資基本經(jīng)靈渠入漓江、桂江,再達蒼梧。這幾乎是史學界的共識。”陳金源介紹,1991年版的《廣西航運史》有文章指出,在秦漢時期,靈渠中航行的船只規(guī)格約20米長、5米寬,載重量可達20噸至30噸。
靈渠(資料圖)
????蒼梧成嶺南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
????亂世每多南遷客。秦始皇統(tǒng)一嶺南后,將嶺南分為桂林郡、象郡和南???,留下數(shù)十萬將士鎮(zhèn)守,并把十多萬“罪人”發(fā)配至嶺南。在這些南遷“罪人”中,不少是亡國的貴族、舊官吏、投機倒把的商人等。與此同時,秦始皇還調(diào)集中原15000個無夫家的女子到嶺南,“為士卒衣補”,以安撫戍邊將士。在遷徙時,一些人停下了疲憊的腳步,留在了梧州;一些人則沿著西江上下游繼續(xù)遷徙,將血脈子孫散落在西江兩岸。
????一段河流,串起千年歷史;一條商路,承載千年文化。梧州三江交匯,是四通八達的水路交通樞紐,自然成為當時中原人南遷的首選落腳地,還令古蒼梧在漢代時成為嶺南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
????陳侃言認為,秦始皇派兵進軍嶺南,其實是“有組織的移民活動”。中原人南遷,給嶺南帶來了大量的耕牛和鐵制農(nóng)具,大大提高了嶺南的生產(chǎn)力。不僅如此,被發(fā)配的“罪人”中,還有不少人文化素質(zhì)較高,有的甚至是飽學之士和過去六國的政治家,他們的南貶,給嶺南帶去了中原的文明。漢朝時,蒼梧成為兩廣地區(qū)少有的繁榮富庶之地。南遷的人群與梧州當?shù)匕僭讲柯浣煌找婷芮校狈轿幕膊粩酀B入嶺南地區(qū),北方語言與梧州當?shù)匕僭讲柯涞哪刚Z長期交流,彼此融合吸收,形成了最早的粵語。漢代時,蒼梧更孕育出“三陳”“六士”等知名學者。
????《漢書》記載,除秦“徙中原之民”之外,后來還有多次規(guī)模較大的“難民潮”涌入古蒼梧及嶺南其他地區(qū)。另據(jù)《后漢書·郡國志》載,公元140年,蒼梧與南海兩郡雖每縣戶數(shù)相當,但南海面積比蒼梧大,而蒼梧縣數(shù)遠超南海,人口幾乎超過一倍,為嶺南之首。
????靈渠的開鑿,瀟賀古道的貫通,不僅促進了嶺南與中原地區(qū)的融合,還促進了中西方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梧州更是成為了海陸絲綢之路的交匯點。
????《梧州古今》一書描述了南越國與夜郎國的通商貿(mào)易方式,桂北至粵東的貨運均在梧州轉(zhuǎn)船(小船轉(zhuǎn)大船)。西漢武帝時期,商船從廣西合浦出航,將絲綢等商品運往東南亞進行交易,再運回明珠、琉璃和奇石等商品,各類商品循南流河、北流河至梧州,再轉(zhuǎn)靈渠,運銷中原地區(qū)。書中的這段描述,充分反映了梧州是海陸絲綢之路交匯點的事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