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龍圩區(qū)交村入選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三十周年記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陳貽澤 通訊員 曾 燕
2月22日,大年初四。天還沒亮,梧州市龍圩區(qū)大坡鎮(zhèn)交村村民莫火坤就如平日一般,將前一日采摘的荷蘭豆等蔬菜運至竹灣同舟農產品綜合市場。約8時,東西賣完回到家,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賣菜收入一一記錄下來。
把家庭收支情況詳細記錄下來,已成為莫火坤每日必做的“功課”。因為他家有個特殊的身份——全國農村社會經濟固定觀察戶。
1984年冬,為直接了解農村改革和各項建設的動態(tài),中共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國務院農村發(fā)展研究中心在全國選擇了300個有代表性的村莊設固定觀察點,開展農村社會經濟典型調查。
當時,交村因產業(yè)結構、經濟發(fā)展等在梧州有較強代表性而入選,成為該市惟一的全國農村社會經濟固定觀察點。
“1985年建點開始記賬時,許多觀察戶還不懂是怎么回事。調查員想辦法組織保溫飯盒之類的小禮品送給觀察戶,鼓勵他們每天記賬?!苯淮妩h支部書記李強回憶說。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村民們就養(yǎng)成了習慣。有些觀察戶怕忘了記賬,干脆把賬本掛在床頭,睡覺前把賬記好。
30年一晃而過,記錄生產生活收支這一習慣在交村一直傳承著。莫火坤從2003年起接替父親開始家庭記賬,“我們一家四口,年收入約4萬元,在村里只算得上中等收入家庭?!?/p>
在30年的數據收集工作中,先后有70名調查員用一串串數字記錄下交村的時代變遷。擔任調查員25年的廖晞華,每年負責收集、統(tǒng)計、上報交村的各種數據,今昔對比他能信口道來:1984年,交村人均純收入321.03元,2014年增加至7898元;全村工農業(yè)總產值由1984年的167.67萬元,增加到2014年的2732.05萬元,增長了15.29倍;全村1062戶農民中有983戶建起鋼筋水泥結構小樓,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由1984年的259.98元,增加到2014年的4605.15元……
如今,交村農業(yè)產業(yè)已由過去單一的糧食種植,發(fā)展為葉脈加工、蔬菜種植等多種業(yè)態(tài)。其中,以葉脈加工為主的農產品加工業(yè)發(fā)展迅速,加工品種由玉蘭葉拓展至兩面針、鳳眼果等五種植物葉子,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亮點。
交村的巨變是我區(qū)農村在改革開放中加快發(fā)展的一個縮影?!拔覀冋罅Πl(fā)展無公害蔬菜、優(yōu)質稻、砂糖橘、玉蘭花等優(yōu)勢農產品,讓村民的生活越過越好?!崩顝妼淮宓那熬俺錆M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