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藤縣牛歌戲的民間藝人在梧州大型選秀活動“夢想飛翔”舞臺上表演。王凱硯/攝
????上世紀70年代,縣城牛歌戲劇團大院擠滿觀眾 藤縣牛歌劇隊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進入全盛時期,有牛歌戲劇隊300多個,成為廣西民間劇隊最多的縣之一。演藝較高的劇隊每年演出達300場以上,收入足以養(yǎng)家,已經達到職業(yè)化的程度。
????現(xiàn)在牛歌隊的收入一般有村場請或個人請兩種,村場請的話則由村民你5元、他10元,甚至用大米湊合夠數(shù)作價,每場收入200 80年代,牛歌戲依然是大受藤縣村民歡迎至300元,演員月收入約600至700元。牛純平哥隊是由幾對夫妻搭檔而成的。牛哥隊員多是中年人,他們常年開著摩托車,運著演戲的行頭串鄉(xiāng)村,除去農忙時節(jié)要忙自己的農事,一年四季都有演出。
????期間,藤縣文化館據牛歌戲的發(fā)展需求,從各牛歌隊中挑選優(yōu)秀人員,對演員的身段、手位、表情等舞臺表演基本功進行指導訓練,組成文化館牛歌戲劇隊。同時,采取調演加培訓的方法,對各鄉(xiāng)鎮(zhèn)的骨干牛歌戲劇隊進行了訓練,從而將傳統(tǒng)簡陋的牛歌戲藝術水平提升了檔次。他們也企圖從樂器等 90年代,牛歌隊常翻山越嶺,應邀表演方面改良牛歌戲,加入小提琴伴奏,但群眾不接受,仍然喜歡牛歌戲原汁原味、簡樸、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當時有名的戲班有“群英樂”劇團、“兆豐年”、“新慶社”、“大墳”、“馬四”戲班、純平牛歌劇隊、藤縣文化館牛歌劇隊。
????牛歌戲在當時的群眾心目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春節(jié)期間、神誕或廟會、元旦等節(jié)慶日,牛歌戲是必不可少的,少了它,便少了一份節(jié)日的氣氛,少了一份圓滿的感覺,心中會不由生出遺憾。如果家里有壽誕、新居入伙、結婚、滿 今日仍受到很多村民歡迎周歲或商店開張之類的喜事,主人家更是第一時間想到請牛歌戲劇隊來樂一番,以增加喜慶的氣氛。而戲班在演正戲之前加演的《八仙賀壽》、《福祿臨門》、《連生貴子》、《天姬送子》、《招財童子》之類的祝福節(jié)目,更是好話連連,讓主人家樂開了懷。甚至一些人家做白事,亦要請牛歌戲隊演一場喪葬戲。
????隨著我國進一步改革開放,農村中的青年男女紛紛外出務工,電視的普及、VCD進入農村家庭,文化娛樂方式的多樣性發(fā)展,牛歌劇隊面臨后繼無人的境地。
????2006年藤縣只有2個牛歌戲劇隊堅持演出,以此艱難謀生,但有時在一個村場竟還能連續(xù)演出一個多月。此外,除藤縣南部的鄉(xiāng)鎮(zhèn),北部的古龍等鄉(xiāng)鎮(zhèn),鄰縣的容縣、平南、岑 拍成VCD溪也有他們的演出市場。他們也順應變化,把自己演的牛歌劇拍成VCD光盤出售,以供更多的群眾隨時觀賞。由于有市場,拍攝制作、出售牛歌劇VCD也成為人們謀生的一條新門路。這說明牛歌戲在藤縣農村還有較大的需求。
????近年來,為了重振牛歌戲“雄風”,一些牛歌戲班從劇本、服裝到舞臺表演都進行了大膽的創(chuàng)新,把戲劇表演中的“水波浪”、“運手拉山”等各種動作運用到牛歌戲表演中去;創(chuàng)作了《傻子阿三》、《封山育林》、《照相》等古裝現(xiàn)代劇,把現(xiàn)代故事和文明新風放到戲中,“老瓶裝新酒”,這牛歌戲唱出的味道還真是新鮮,極大地提高了藝術水平,讓觀眾耳目一新。從此,藤縣城鄉(xiāng)又興起了“牛歌戲熱”,甚至有一些群眾熱衷追起“牛星”來。
????文化藝術源于生活、源于群眾。研究民間戲劇藝術牛歌戲的發(fā)展、演變,為今后如何保留、發(fā)展民間文化提供一個有研究、參考價值的活標本,也極需要保護。2008年牛歌戲已入選第二批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