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底里,一名蛙人在漫步,一邊四處找尋,一邊緊張拍攝,身邊不斷有魚兒掠過……這不是夢幻的仙境,而是央視攝制組水下考古拍攝的真實記錄。3月25日,央視《走遍中國·走進梧州》系列專題片之《李濟深與中山紀念堂》攝制組,在蒼梧縣京南鎮(zhèn)高穩(wěn)村的桂江河段,拍攝有關(guān)打撈孫中山北伐時期船隊沉船遺骸的影像?! ?/p>
??? 據(jù)史料記載,1921年11月間,孫中山率三萬北伐軍,分水陸兩路從梧州開赴桂林時,船隊曾有船只擱淺高穩(wěn)村的桂江烏龍灘。
????冒冷摸遍烏龍灘江底
????為了還原這段歷史,央視攝制組決定進行水下考古拍攝。3月25日,攝制組、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廣西潛水中心以及我市有關(guān)部門組成聯(lián)合考古工作隊,在烏龍灘尋找沉船遺骸。
????事隔近九十年,當初的沉船遺骸是否還在,攝制組通過走訪高穩(wěn)村一批村民及漁民,并查閱相關(guān)資料,進而在烏龍灘江面確定了沉船遺骸的大致方位。
????鏡頭前,村民程北石說,他在本月初,曾在此河段潛水,還摸出沉船遺骸的數(shù)十枚鋼釘;漁民黎林忠父子稱,前不久,他倆還打撈出沉船遺骸的一根銅棒、一只船舵、數(shù)枚銅錢;家住市區(qū)和平路的90歲老居民陶岳潘稱,1957年,他時任蒼梧縣長發(fā)公社書記,曾組織船只和人員試圖打撈沉船遺骸,還潛入江底摸清了沉船方位,但由于船只動力太小,遺憾的是沒能把沉船遺骸拖出水面……
????由于江水寒冷,人浸泡在水中時間不能太長,來自廣西潛水中心的潛水員便分成五組,以接力潛水的形式進入江底,進行定位與拍攝。因為年代遠逝,江水沖刷,當年的沉船遺骸也許早已移位或散架,因此,他們幾乎把烏龍灘一帶的江底找遍,用水下攝像機,拍攝了大量影像資料,帶出水面供人們分析與研究。
????數(shù)度下水終獲“重大發(fā)現(xiàn)”
????第一組潛水員下水時,先在江面投下了30米長的大尼龍繩。然而潛水員在水中漂流一段時間后,還沒能潛到江底,于是又加了一段30米的繩子,半小時不到,他們就浮出了水面,“江水太冷了,堅持不住”,結(jié)果第一組潛水員在水下什么東西也沒找到、沒拍到;接著,第二組潛水員潛入江底,也收獲甚微;第三組潛水員進入江底后,發(fā)現(xiàn)江底布滿大石頭,石縫間水流湍急,能見度只有兩米左右,潛水員陳振強用手電筒照明終于發(fā)現(xiàn)沉船遺骸,還摸到一根船舶桅桿。這根桅桿有一米多高,且還直立于石縫間,他馬上啟動攝像機進行拍攝。隨后在桅桿頂端釘上紅色絲綢作為水下考古標志;第四組潛水員下水20多分鐘后,其中一名潛水員通過粗大尼龍繩向江面發(fā)出“有重大發(fā)現(xiàn)”的信號,江面上的攝制組以及工作人員興奮不已,將他拖出水面,只見他捧著一只從江底摸到的舊水壺。“沉船遺骸還有一些船板、儀器、帆布等物,但被沙石壓著,很難拖出……”潛水員韋標出水后,在鏡頭前激動地說。
????鏡頭前,來自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員李珍拿著剛剛打撈出水的舊水壺,如獲至寶。他分析著說,這些物品經(jīng)過初步分析,是上世紀20年代初的行軍水壺;此外,通過對水下攝像的資料進行判斷,那根船舶桅桿很可能是沉船遺骸的物品。
????過后,有關(guān)專家經(jīng)過初步綜合分析,并參閱有關(guān)史料,得出初步結(jié)論,這些文物均是當年孫中山率北伐軍船隊的沉船遺骸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