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出自梧州六堡鎮(zhèn)不依村的茶品居然是絮狀,茶干品呈鐵銹紅色,看似輕飄飄的,放在手上掂量卻沉甸甸,拋幾下,居然可以成團———

????喝好茶要講緣分,能喝上陳年的六堡老茶更要有茶緣。這個機緣居然讓我給趕上了。
????前些天,在一次例行的六堡茶精品鑒賞會上,我們喝了被大伙稱作中國六堡茶“收藏專家”力兄泡的一泡陳年六堡農(nóng)家茶。
????當他展示干品時,就讓我們一愣,怎么茶葉可以是絮狀如棉花呢?我們只知道當年是朝貢之物,在北京故宮干倉收藏了上百年的的普洱茶也沒成絮狀,現(xiàn)在這出自廣西梧州六堡鎮(zhèn)不畢村的茶品居然是絮狀?前所未聞,實屬罕見。
?
撕扯葉底,仍是絲絲縷縷,頗有韌性。
茶干品呈鐵銹紅色,看似輕飄飄的,放在手上掂量卻沉甸甸,拋了幾下,居然可以成團?我想,這到底能說是茶嗎?假若是茶,到底收藏了多久?為什么會形成這個模樣?帶著一籮筐的謎團,滿臉的狐疑我們開始了這罕見茶品的品飲。

這款老茶的葉底是褐色的。
大家將茶品把玩了許久,討論了許久,甚至用高倍的放大鏡觀察了許久,最后茶干品還是被放入了那極品紫砂壺,注入了專門到40公里開外的深山老泉取的水,煮沸了的蟹眼水,幾秒鐘的工夫,干茶就吸飽了水,大家眼前一亮,發(fā)現(xiàn)本來是鐵銹紅的茶顏色一下子發(fā)出黑油油的亮光,結(jié)成團塊沉到壺底。

這款茶湯色金黃,回味悠長。
出茶湯,透過晶瑩潔白的玻璃茶海,展現(xiàn)在大伙眼前的是一片金黃。力先生說這茶大約有42到45年的歷史,是長時間“風化”形成的。(我想可能還不止這個年份)以后的茶湯會稍濃,但是湯色不會有太大的變化。的確,洗茶后的第一泡是沖泡完成,后面各泡都是煮的,湯色基本沒變,黃油油的茶湯,煞是好看,茶韻縹緲。
????誠如《續(xù)茶經(jīng)》中王氏《談錄》言:“茶品高而年多者,必稍陳?!辈滔濉恫桎洝芬舱f:“茶或經(jīng)年,則香色味皆陳?!?/p>

煮茶十多遍,湯色仍是金黃。
????就這樣,一道一道的煮茶,一道一道的品茶,盡管第一道到第十六道茶湯的湯色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茶湯的味道卻發(fā)生著微妙的變化,七八泡后泛出橄欖的味道,到后來轉(zhuǎn)為西洋參類的淡淡的藥味。各泡茶湯茶味雖然不濃,卻很清爽,自始至終茶湯入口甘滑,猶如舌底鳴泉,生津止渴,渾身暢快之感難以言狀。
????力兄還說這茶可以沖上30多泡都不變味。說實在,我喝過很多六堡老茶,唯獨這款絮狀的六堡茶我認為是我所喝六堡老茶之最。陳香之中蘊含了輕輕的陳韻。
????其實,世間值得品味的茶很多,只是我們未及遐邇?nèi)ハて?。或許,我們過于注重眼前、過于在意茶的檔次和茶的名氣了,以致錯過了許多邂逅的機會。
????今天,我們有緣和這種陳年老六堡農(nóng)家茶邂逅,確實是一份茶緣、一種榮幸。
許崇榮 文并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