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聲音
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前夕,訪問了一些留守兒童,聽得比較多,也是最令人心酸的一句話是:我想爸爸媽媽。
留守兒童是新時期經濟社會下的產物,而且這個群體在不斷擴大。父母為了生活為了掙錢而遠離家鄉(xiāng),留下孩子在家,也因此留下了一系列的問題。教育專家調查顯示,留守兒童因為監(jiān)管不到位、思想缺乏溝通、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的疏導等原因,學習成績普遍較差,容易出現(xiàn)心理抑郁、性格孤僻、消極悲觀、沖動易怒等心理問題,容易沾染拉幫結派、欺負同學、小偷小摸、抽煙喝酒等壞習氣,容易形成行為粗暴、紀律散漫等不良性格,留守兒童問題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
如今,我們欣喜地看到,全社會都在關心留守兒童問題。學校為留守兒童開“小灶”,加強對他們的學業(yè)輔導、心理引導和生活的關愛;社會出現(xiàn)留守兒童輔導青年志愿者服務隊、愛心媽媽等團體,為改善和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和氛圍;政府不斷完善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建設、出臺取消城鄉(xiāng)二元戶籍制度等有關政策,為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生活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這些關愛和措施,對解決留守兒童問題都無疑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但是,不管政府、社會、學校如何地努力,有一樣東西是他們永遠都無法做到的,那就是親情。掙到了錢,卻耽誤了孩子的一生,這是誰都不想看到的。解決問題的根本,最好不過的是讓孩子留在身邊,不能做到,經常與孩子進行電話或視頻溝通聯(lián)系也是好的,及時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對他們做得對的給予肯定,做得不對的進行教育引導,總之,不能讓孩子缺失親情,因為那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雨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