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部分人因薪酬未及時兌現(xiàn)、征地拆遷款未足額賠付、工傷未得到有效處理等問題,陸續(xù)以跳橋、堵路、爬塔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訴求。據(jù)報道:5月25日下午,數(shù)十名民工在桂江一橋河西橋頭大學路堵路討薪,令河東到河西城區(qū)交通大動脈堵塞達一小時。
“我也知道違法,但不是這樣要不來錢?!倍侣访窆ひ痪錁O度無奈的話語道出了他們的心聲。這句話也引發(fā)筆者的一番思考:堵路的民工固然缺乏理性,但相關的一些部門在處理民工工資問題上,是否也缺乏積極性與主動性?有關部門在民工堵路討薪上演之前,有否加強對民工的服務與維權工作?換句話說,如果有關部門在平時能夠多關注農民工的薪酬、待遇等問題,多到工地為他們解答困惑,讓民工熟悉并了解正常訴求的表達渠道,讓他們能夠通過正常途徑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不滿,那么,5月25日的堵路討薪事件還會上演嗎?
其實,堵路也好,跳橋也罷,當陷入困境的民眾找不到解決的方法時,訴求方往往會采取極端的方式。而當這種企業(yè)內部問題上升到需要政府出面解決的社會問題時,有關部門就應注意到問題深層次的影響,就應深刻反省自己工作中的不足。進而真正摒棄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以親民的姿態(tài)、為民的心態(tài),多到工地現(xiàn)場了解民工工作與待遇的真實情況,通過與民工面對面,傾聽民工的正常訴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