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耗資千億的南水北調西線工程2010年尚未開工,但在國務院正式公告停止建設之前,支持者和反對者的游說并未停止。
今春,西南百年難遇的大旱給了反對者一個理由。
民間科考隊長楊勇1991年曾徒步考察雅礱江,是“反對派”。“如果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現(xiàn)在在運行”,楊勇說,“西南大旱,又遇春耕期,又是枯水期,北方地區(qū)也是需要水的,水也不能停,到時候怎么辦?”
劉樹坤是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力學所總工及災害與環(huán)境研究中心總工。他認為,西南這次出現(xiàn)百年難遇的干旱,應該對水文資料重新修訂,對干旱出現(xiàn)頻率,可能性都要重新評估?!斑@些評估的結果都會影響水利調度,重大水利工程何時開始做,做多大,影響程度有多大,都應重新評估”。劉說。
而國務院南水北調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張野認為,從長遠來看,南水北調還是合理調配水資源。大自然有個周期性變化,今年西南旱情比較特殊,只是一個短期的現(xiàn)象,與整個氣候狀況有關。
干旱,偶然還是必然?
南水北調西線工程按2000年第一季度價格水平,第一期工程靜態(tài)投資為469億元,第二期工程為641億元,第一、二期工程合計為1110億元,調水90億m3;第三期工程為1930億元,三期工程共3040億元。第一期工程將于2010年前后開工。
關于西線工程,西南偶然大旱還是必然大旱成為新變量。
呂娟是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防洪抗旱減災研究所副所長,這些天她在廣西和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官員們研究抗旱。
“這些地方也不是第一天開始干旱,2005年干旱也不小?!眳尉暾f。就西南大旱的原因,呂娟介紹,西南這幾個省氣候帶比較復雜,有七種氣候帶,地形高差比較大,也很復雜,降雨量分布不均。
另一方面,當?shù)毓I(yè)農業(yè)都發(fā)展很快,用水量大大超過供應,再就是水利工程設施落后于經濟發(fā)展,今年降雨少,水庫也蓄水不足,造成了一不降雨就干旱。
她認為,當?shù)乇仨氁{整產業(yè)結構,增加水利設施?!爸劣谖磥懋?shù)亟邓吭鯓幼兓F(xiàn)在還不好說。”
楊勇說,這次大旱,反映了抗旱救災應對能力脆弱,建了這么多水庫,但沒有很好的水資源調配機制,同時地方的產業(yè)布局,粗放型的生產方式,粗放型灌溉造成用水大戶,水利設施基本起不到作用,這時更應該要調整 。“應該有一個合理的水利調度機制,根據(jù)氣候水文用水量等數(shù)據(jù)分配水資源,還必須要有應急預案?!?/p>
取水是否影響西南諸省?
西南各省存在將來干旱頻率加劇可能性,那么按照現(xiàn)有的西線工程取水方案,是否會影響西南諸省用水?
根據(jù)2002年底國務院批示的《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guī)劃》,西線工程分為三期建設:第一期工程調水40億立方米,第二期調水50億立方米,第三期調水80億立方米,共調水170億立方米。
2005年6月,水利部下文,鑒于西北地區(qū)缺水量較大,將規(guī)劃的第一、第二期工程合并,推薦調水量80億立方米。
其中,通天河調水75億~80億立方米,從雅礱江調水45億~50億立方米,從雅礱江、大渡河支流調水40億立方米,共調水160億~170億立方米,調水量約占引水壩址徑流量的65%~70%,還有35%~30%的水量下泄。
黃河水利委員會指出,該方案從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角度考慮,規(guī)劃的下泄水量和調水量都是合適的?!皬娜涌?,調水所占比例不大,通天河調水80億立方米,占金沙江渡口站徑流量的14%;雅礱江調水65億立方米,占全河徑流量的11%;大渡河調水25億立方米,占全河徑流量的5%。”
但楊勇認為,目前這個時間段,是枯水期,年徑流量最小的時候,西線工程取水的地區(qū)這幾年也都是暖冬,區(qū)域整個降水量和徑流量都呈下降趨勢。以長江源區(qū)控制站直門站為例,六十年代建站以來峰值時300億立方米,最少的一年是70億立方米,兩者相差很大。2000年以來,總體是呈下降的趨勢,大概在100億立方米左右徘徊。
張野分析,就長江而言,每年從長江口流出的水量達9000多億立方米,而南水北調三線調水量不超過450億立方米,不超過長江水量5%,因此從多年水量上來講,旱情不影響調水,也沒有長江上游無水可調的擔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