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6日凌晨,一個極其平常的日子,一名普通的村干部悄然離世。
得知這位名叫沈浩的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去世的消息,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批示中,對沈浩的去世表示沉痛悼念,對沈浩的親屬和小崗村村民表示親切慰問。
一名最基層的農村干部,為什么得到總書記如此的關注?
在沈浩去世20多天后,記者走進小崗村。傾聽了一名共產黨員、村干部殫精竭慮為人民的感人故事,體悟到一名基層黨員干部忠實踐行對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感受到三份“請愿書”上那幾百個紅手印的真誠與滾燙……
2009年隆冬。江淮大地朔風凜冽。
一場隆重的葬禮在安徽鳳陽小崗村舉行。幾天前,一封在一夜之間落滿67位小崗村農民紅手印的“請愿書”遞到上級組織和家屬手中——請回沈浩同志骨灰。此刻,上百戶人家拖兒帶女、扶老攜幼聚集在這片曠野上。
一塊高大的黑色墓碑被一雙雙粗黑的手立了起來,上書:“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沈浩同志之墓”。
方方正正的墓室上,覆蓋著一面鮮紅的黨旗。
紅手印,中國農民意志最真實、最樸素、最堅決的表達。
1978年初冬,小崗村十八條好漢冒著“坐牢殺頭”的風險按下的紅手印,掀開了中國改革的序幕。如今,那張“生死契約”已經平靜地躺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整整31年后,樸實的小崗村人為請回一位普通村干部的忠魂,再次莊重地按下紅手印。
一步一個腳印,沈浩帶領小崗人描繪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藍圖。2006年秋天,98個紅手印把沈浩留在了村里
2004年2月,沈浩被安徽省委組織部、省財政廳選派到小崗村擔任村黨委第一書記。從省城合肥到小崗農村,從省直機關到基層一線,沈浩的內心不能說沒有反差。來了就要有貢獻,這是沈浩的樸素想法。
小崗村婦女主任韓巧蘭對初來乍到的沈浩記憶猶新。2004年,猴年春節(jié)剛過,她起了個大早開始忙活。聽說從省財政廳下來個干部,要住在村里,她去給他準備好鋪蓋。中午,韓巧蘭在街上看見個身穿深棕色棉夾克,中等個頭,白凈臉的中年男人正往村民家里走。一打聽,他就是新來的書記——沈浩。
“他恐怕在小崗呆不了兩月。之前下來的干部,有的來這‘鍍鍍金’,回去就提拔?!表n巧蘭和村里人的想法一樣,但她心里納悶,“這書記一來就下農戶家,看來和以往的干部不太一樣?!?
“我要一家一戶吃頓飯。你陪我去關友林家?!鄙蚝普f。一聽說要去關友林家,韓巧蘭犯了難:“沈書記,他家老婆孩子精神都有問題,吃的像豬食,衛(wèi)生條件可差。蒼蠅哄哄叫,床上、鍋臺上都是,多得像頭毛。我就不去了。”韓巧蘭心直口快?!按迳先瞬蝗ニ?,我更要去看看到底有多難。”關友林家這頓飯,沈浩吃了。不久,工匠粉刷了關家的三間平房,地面打了水泥。全家辦了低保和特困戶手續(xù)。
一個多月,沈浩把全村108戶跑了兩遍,摸清了小崗的家底……
“一朝越過溫飽線,20年沒進富裕門”,有人用這句話形容小崗村。還有人用“偏、窮、亂、散”四個字描述小崗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2003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300元,村集體欠債幾萬元;村里到處是柴垛、垃圾,環(huán)境差;缺乏一個團結的、有戰(zhàn)斗力的領導核心。
有人甚至對外派干部來小崗村有抵觸情緒,提出“崗人治崗”。
“是??!小崗肯定難搞,既然來了,還怕嗎?要退縮嗎?絕不!”沈浩在日記中寫道,“要得到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須融入小崗,了解民意,踏踏實實干幾件事,讓村民了解自己、認識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