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頭上的這個“農(nóng)家六堡茶”是兩年前的,干茶黑褐,泡開后,葉底明顯泛綠。口感還是比較澀,但回甘也很明顯。
平日試茶,多喜歡用常規(guī)的蓋碗泡茶,比較能體現(xiàn)茶的本質,也比較接近評茶做法,用于鑒茶是比較客觀的。但平日與茶友品茶交流或,就可不必拘于辨別茶質,更傾向于追求將茶泡飲到最佳效果了。
其實,個人認為農(nóng)家六堡茶特別是存放時間不太久的農(nóng)家六堡茶,這樣用蓋碗喝是未必能喝到其“真味”。用紫砂壺泡飲,雖有改善,但還是不盡讓人滿意。
平日我們這種借鑒于潮汕功夫茶的泡飲法,在品飲普洱茶、烏龍茶乃至廠家六堡茶都挺適合,甚至拿來對農(nóng)家六堡茶品評也可以做到比較客觀準確,但日常飲用農(nóng)家六堡茶,筆者覺得還是不太滿意。
????筆者試過一種農(nóng)家六堡茶的泡飲方法,很不錯,值得推薦給大家。這種泡法會減少一些新農(nóng)家茶的苦澀,感覺上也沒有那么“寒”,滋味也很濃,這就是我們最“原始”的暖水壺泡法,不妨嘗試一下。
??? 在上世紀早期、乃至七八十年代的時候,這種暖水壺泡飲茶的方式最為普遍,家家戶戶都是一個暖水壺,一把茶葉放進去,什么時候要喝茶,就倒出來喝。其實,這種暖水壺“悶”泡的方法,在六堡鎮(zhèn)或廣大農(nóng)村地區(qū)現(xiàn)在也很普遍。前年筆者到六堡黑石的時候,與當?shù)夭柁r(nóng)喝茶,很多就是這樣直接從暖水壺倒出來的,也有些茶農(nóng)是在瓷茶壺里悶泡著,什么時候想喝就喝,滋味也不錯。
農(nóng)家六堡茶茶湯黃綠,性寒,很多胃寒的茶友不敢多喝。但經(jīng)過這樣在暖水壺“悶”過后,茶明顯感覺沒有那么澀,湯色黃紅,茶湯甘甜。農(nóng)家茶的優(yōu)點能得到很好的體現(xiàn),而“苦”、“澀”、“寒”等缺點也得到一定的改善。?????????????
??? 歷史上,在清末民初,梧州六堡茶“暢銷于穗、佛、港、澳等埠”乃至風行南洋。查閱了一些當時的民俗書籍,問過很多粵港的老人,了解到當時兩廣一帶人們的品飲方法就是“一個暖水壺,一把茶葉”這樣泡飲,而粵港一些有錢人家,大不了是多個精致的青花陶瓷茶壺、一套精致的杯子,當時的六堡茶就是這樣“悶泡”品味,一致認為“好味”,而后暢銷粵港、風行海外的。
??? 據(jù)推測,當時的南洋喝茶的大多是華人、華僑和橡膠園工人,他們很多來自廣東等地,保留著大茶壺“悶泡”喝茶的習慣,一早泡上一大壺茶,在炎熱的天氣下辛勤勞動后,工作之余就可以大杯大杯喝著清潤甘甜的六堡茶,很是爽快舒暢,兼之六堡茶有清熱潤肺、消暑祛濕之效,因而在當時很受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