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4年,趙佗在番禺(今廣州)建南越國,自稱南越武王。漢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趙佗封其族弟趙光為蒼梧王。趙光即位后,建蒼梧王城,這是座土城堡,位于摩天嶺(今梧州市第一幼兒園一帶)。此為梧州建城之始,也是廣西有文字記載建城之始。城周長424米,面積1.12萬平方米。 ???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劉徹統(tǒng)一嶺南后,在嶺南置廣信縣,改蒼梧王城為廣信縣城。廣信縣得名,據(jù)《漢書.郡國志》說:“縣名廣信者,謂初開粵地,宜廣布恩信也。”廣信是嶺南最早開發(fā)的地方。廣信縣城在蒼梧王城的基礎(chǔ)上向南筑成半梯形,北由今梧州東正路45號至10號,中由東中路幼兒園至傳經(jīng)里4號,南由東中路13號至文化路東三巷6號,周長600多米,面積2.25萬平方米。廣信縣人口,約1.4萬人,是當(dāng)時廣西最多人口的縣。廣州得名,因“制治在廣信,乃取縣名之一字為州名耳。”(見《廣州考古輯要》)即取廣信之“廣”字,建州,各廣州。這就是兩廣之“廣”,即以古廣信為界,廣信以東叫廣東,廣信以西叫廣西,廣東廣西由此得名。 ???漢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交趾刺史羅宏將交趾刺史部治所,由贏婁(今越南河內(nèi)西北)移至蒼梧郡廣信縣(今之梧州市),這是中國在嶺南設(shè)首府之始。 ???交趾,一作恥,中國古代地區(qū)名,泛指五嶺以南?!俄n非子》說,堯帝之地,南至交趾。相傳古時候嶺南一帶的的人“臥時頭向外、足在內(nèi)而相交”,故稱交趾。因地處中國南方,又稱南交。另據(jù)《后漢書》載:“《禮記》稱:‘南方曰蠻,雕題交趾’。其俗男女同川而沐,故曰交趾。”古南越(廣信)人有許多不同于中原人的習(xí)俗,如斷發(fā)文身、在額上文各種圖案(“雕題”:雕,刻;題,額)、頭上盤發(fā)髻、赤足行走等風(fēng)俗。商周時的中原華夏族用龜甲獸骨來占卜,而嶺南民族則采用雞卜,將竹簽插入雞(腿)骨,根據(jù)雞骨龜裂的紋理走向來判斷所卜事物的吉兇。 ????漢代,中國設(shè)13個刺史部,交趾刺史部為13個刺史部之一。交趾刺史部統(tǒng)監(jiān)嶺南蒼梧、南海、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朱崖9郡56縣,即今廣西、廣東、海南3?。▍^(qū))及越南北部、中部。首任刺史為羅宏,最后的刺史為朱符,先后共19個刺史,長達(dá)316年,其治所一直在廣信縣。廣信縣成為嶺南政治、經(jīng)濟(jì)和文化中心。 ???203年,交趾刺史張津、交趾郡太守士燮,向獻(xiàn)帝劉協(xié)請求政交趾刺史部交刺史部,治所仍在廣信縣。張津為首任交州刺史,最后的交州刺史為杜瑗,先后共14個刺史。其轄境為嶺南大部分地區(qū),相當(dāng)今廣西、廣東的大部,和越南承天以北緒省。211年,交州刺史步騭遷州治到番禺(今之廣州)。 ??東漢末年,曹操以東漢朝廷名義委任士燮“董督(嶺南)七郡,借以與劉表委任的蒼梧太守吳巨抗衡。赤壁之戰(zhàn)后,孫權(quán)乘勢派步騭率軍南下,擊敗吳巨,奪取廣信。士燮被迫宣布?xì)w順東吳。步騭沿西江東進(jìn),攻下番禺(今廣州市)。為避開士燮勢力,鞏固孫吳政權(quán)后方,步騭于建安十六年(211多年)將交州州治從廣信遷至番禺。從此,廣信作為嶺南首府的三百年歷史宣告結(jié)束。為便于治理,東吳于永安七年(264年)將嶺南分為廣、交二州。廣州轄南海、蒼梧、郁林、合浦,州治番禺。交州轄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州治龍編(今越南河內(nèi))。唐貞觀元年置嶺南道,咸通三年分置嶺南東道、嶺南西道(廣西)。宋至道三年置廣南東路、廣南西路(廣西)。 ???梧州成為嶺南首府長達(dá)316年。因此,史家黃體榮在《廣西歷史地理》中說,現(xiàn)在的梧州市,就是漢代的嶺南行政中心,是嶺南首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