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包雞”顧名思義,菜肴是以紙包裹主料炸制而成,這是隔紙炸的烹飪法,制作獨特,菜肴可以保持雞肉的鮮嫩,調料味濃,特有異香,是廣西梧州的佳味,是梧州的馳名特產,它色澤金黃,香味誘人。吃起來,入口甘、滑、甜、軟,食后齒頰留香,吸引了大批五湖四海的食客。
關于紙包雞有下面幾個傳說:
傳說一:
傳說是清光緒年間,梧州府臺從桂林帶來一位名廚創(chuàng)制的。府臺宴請賓客的宴席上常用此菜,嫩滑脆口,贏得了賓客們的一片贊賞,從此,紙包雞同它奇特的制法名聞暇邇。百年來,經過廚師們在選料、配料、烹制方法上不斷發(fā)揮和改進,風味更美了。
傳說二:(此傳說比較為梧州人所熟知,粵西樓是當時比較著名的酒家。)
梧州紙包雞采用純正三黃雞,切件調味后,以玉扣紙包裹,用花生油浸炸而成。因此氣味芳香,鮮嫩甘美,制作工藝獨特,名揚海內外。梧州紙包雞相傳已有70多年歷史,始創(chuàng)于民國初期的梧州官司辦酒樓環(huán)翠樓廚師官良之手。起初,紙包雞僅限于款待達官司貴人,后來名酒家粵西樓老板重金聘請了該廚師官良。自此,紙包雞佳肴遂為民間百姓所品嘗,日漸揚名于桂粵港澳及東南亞各地。據說粵軍將領陳濟棠為能吃上梧州紙包雞,曾特派專機由穗來梧空運此佳肴回去品味。名菜紙包雞經過代代師傳,現已成為梧州市傳統(tǒng)名菜。國內外游客、商人,凡到梧州,都以能品嘗到紙包雞為一大快事。1985年,梧州紙包雞補選拍入《中國一絕》風情電視紀錄片。
傳說三:
梧州紙包雞距今已有70多年的烹制歷史,當年,廣西梧州北山腳下有一處環(huán)境幽雅的園林—— 同園。這園林深處有家專為豪門享樂聚會的“翠環(huán)樓”,掌廚的是一位桂林籍黃姓師傅。他發(fā)現食客們對雞的炒、蒸、煎、炸等各種食法已厭膩。為了招徠買賣,他經過冥思苦想做出一道紙炸雞。這種炸雞選料考究,制作精細。選用一公斤重的地道“三黃雞”,宰殺除毛后,吊干水分,只取雞腿和翼翅四件,薄刀是花,用姜汁、蒜蓉、香麻油、白糖、汾酒,加入廣西特產八角和陳皮、草果、大小茴香、紅谷米、五香粉、古月粉配成調料。雞塊浸料后用炸過的“玉口紙”包成 荷葉狀,立即落鍋以武火炸至紙包雞浮上,油面呈棕褐色,雞塊金黃,滾油不入內,味汁不外瀉, 席上當眾解開,香飄滿堂。從此,梧州同園“翠樓”紙包雞的名聲日漸大振。1923年,黃師傅手下一名叫宮華的徒弟從“翠環(huán)樓”轉到“西樓”掌廚。他按照黃師傅的做法 烹制紙包雞上市,并在刀工、技藝、火候等方面進行改進,除頭、頸、腳以外,整個雞都切成梳形塊用上,無論大小宴席,皆作為第一道菜上席,博得兩廣食客的好評。
|